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章正:公共交通涨价为何难以获得没有争议的尊重

2014年10月16日10:10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章正:公共交通涨价为何难以获得没有争议的尊重

  北京公交地铁调价前日发布了听证方案,地铁的两个方案起步价分别为2元(3公里内)和3元(6公里内),按照现行路网最高票价分别为10元和9元,让一些网友直呼“坐不起”。同时,各网友也纷纷推出地铁“省钱攻略”。对此,有律师表示,部分“省钱攻略”涉嫌逃票。(10月15日新京报)

  公交涨价,对于经常乘坐公共交通的人而言,无疑会抬高出行成本。对此,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调侃公交涨价的段子,解嘲的心态当然可以理解。有人认为,网络上推出“省钱攻略”仅属于网友对涨价的调侃方式。这样的观点,当然有道理。对于公共交通部门,可以想象,这样的“调侃”着实让他们紧张一把。

  长期以来,城市的公共交通被看做是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当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公共交通才是城市交通主角。因此,地铁票价长期保持坐到哪里都是2元的低价时代,毫无疑问,其中隐藏了一定的普惠性质,甚至可以算作是公共福利。

  不过,地铁涨价召开一系列听证会,整个涨价的程序严丝合缝,没有出现违规动作,理应点个赞。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公共交通本质属于公共服务,虽然价格上涨了,但公共交通如何提高服务,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却提者寥寥。显然,多少让公共交通的常客有些失望,面对拥挤的地铁,也显得忿忿不平。长期以来,公交服务让乘客难以获得舒适的体验,涨价当然难以服众。这或许也是各类调侃之声,不绝于耳的原因所在吧。

  究其本质,公共交通的涨价本质就是一种改革措施。可话说回来,只要是改革,就会涉及争议,更会触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如此而言,公交的运行成本高,即便涨价合理,也会有各种怨言,这是属于正常现象,公交部门也无需刻意回避,同时还应该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争取得到更多的舆论理解。

  那么,公共交通面对涨价,难道只有挨骂的份?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不妨借鉴福利经济学中的概念——帕累托最优理论,即分配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虽然,帕累托最优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理论,但公交涨价也可以借鉴类似思维,即便涨价了,在公共交通的服务上做一些“增量”上的变化,也可以获得更多乘客的理解。比如,在地铁站多设立一些座位,在安检的时候更加顺畅。

  毫无疑问,经常乘坐公交的老百姓对公共交通的价格最为敏感。因此,对于公共交通部门而言,除了要考虑成本之外,公众的感受也是其份内事,价格当然不能一涨了之。他们一方面要对大众做好解释公众,另一方面除了涨价,也应该在服务上更有作为。如此,涨价才尽可能获得没有争议的尊重,调侃之声也能够少一些。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