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建国
川美就该校副教授王小箭餐厅“骚扰”女学生一事宣布处理结果后,王小箭发表致歉信称:“网上图片情况属实,我本人酒后的失当行为是错误的,对此给当事人的伤害和对学校的影响深表歉意,就此说声对不起,并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10月12日央视)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很难想象一个副教授,竟然能在公共场合做出如此下流的举动。可以说,川美的处理结果,是王小箭咎由自取,与他的行为举止相适应。作为副教授,在大庭广众面前,应该对于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认知,但遗憾的是出现了失范情形,未免让人感到愤慨。
但是,就笔者来看,行为失范并不可怕,可以实现自我更正。问题在于,作为王小箭而言,其已经不仅仅是行为失范,而是在思想认识上陷入到了歧途中。这无疑是最可怕的,作为教授,本应该秉承应有的师德,在学识和道德层面都能配得上教授称号。然而,在该事件中,我们却看到,王小箭丧失了师德底线,以狡辩的姿态敷衍搪塞。
根据报道来看,骚扰照片曝光后,王小箭并没有第一时间承认并道歉。即便面对记者的采访,其也声称自己的行为不属于师德范畴,自己与两名女学生的行为只是“交流”,并无不妥。然而,在川美做出处罚决定后,王小箭的态度却突然转变,向外界予以道歉。如此来看,一名副教授,竟然出尔反尔,完全丧失了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操守。
其实,王小箭之前的言辞就是狡辩,而被处罚之后的道歉,也是迫于现实压力所做出的。对于自身的行为,王小箭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自己到底是故意还是过失,应该不难做出判断。所以,从这个方面而言,王小箭前后迥异的态度,更是揭开了他虚伪的面纱。逃避责任,规避现实,在王小箭的思想认识上,只是注重为自己寻找谎言和借口,却没有胆量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此的思想认识,显然比行为失范更可怕。试想,王小箭迫于压力认错,难道是内心悔意的流露吗?如果,他真的满怀内疚,为何不在事件发生之初就做出检讨,而是以与己无关的姿态应对呢?这种思想认识,显然已经背离了师德,思想上的失范具有隐蔽性,如果不能真正认识错误,难免会“重操旧业”。
说到底,对于行为与思想双重失范的教授,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处理,让他们远离教育事业。作为高校教授,本就是言传身教的楷模,是学生们发展成才的引路者。如果,任由这种思想不端、行为不正的教授存在于高校中,就是对教育环境的极大戕害,是对神圣师德的极大玷污。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