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为何没追究日本天皇的责任?抗战几个备受争议的问题【2】

2014年09月18日09:4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七七事变不是“偶然事件”

  有日本学者认为,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当时,日本虽有侵华意图、有并吞中国的准备,但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日本的战争假想敌是苏俄和美国,对于中国只是希望稳定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其他地方则利用军阀割据的形势逐渐建立傀儡政府、实现控制。

  事实上,虽然日本提出以苏联和美国为首要的假想敌国,并确定了南北并进的方针,但不管是针对苏、美,还是北进、南进,都必定先打中国。先征服中国,不仅可解除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战争资源和作战基地。可以说,征服中国是日本世界战略的核心。因此,日本在确定用兵计划时,始终把中国作为首要的侵略目标

  在1936年9月日本陆军省修订的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中,对侵华兵力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华北方面,使用2个军(5个师团),根据情况发展可再增加3个师团,用以占领平津地区和华北五省;对华中方面,使用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地区,另组建第10军(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两军互相策应向南京方向推进,占领并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对华南方面,使用1个师团占领福州、厦门、汕头等地。

  1936年上半年,作为日本准备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战略性步骤,广田内阁决定加强日本中国驻屯军,扩大其编制,提高其地位,司令官由少将军衔升格为中将军衔,且为由天皇直接任命的“亲补职”。新编成的日本中国驻屯军兵力由改编前的1771名增至5774名,兵力增加近3倍。1936年9月,日本中国驻屯军在非法侵占丰台后,即以中国军队驻地为目标,开始进行频繁的挑衅性军事演习。演习的次数由每月或半月一次,增加到三至五天一次;演习的时间由白天扩大到昼夜不停;演习用弹则由空包弹发展到实弹。10月26日至11月4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北平西南郊举行秋季大演习,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协同配合,这是以夺取北平外围卢沟桥、宛平城等要点,最后攻占北平为目标的一次预演。1937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日本军部先后派出6批将校级军官,前往中国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进行战略侦察活动,为策划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5月至6月,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华北的军事演习进入紧张阶段,特别是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一带的演习愈益频繁。

  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后,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迅速作出对华增兵的决定。1937年7月11日,日军参谋本部分别向其关东军和驻朝鲜日军下达命令,以指定的部队向华北开进。日本陆、海军还就华北协同作战问题达成了协议。7月15日至17日,日军参谋本部又相继作出《形势判断》,制定了《对华作战要领》和《在华北使用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要领》,预定在三四个月内消灭中国中央政权。接着,日本援军源源不断地开赴华北。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