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胡建兵:自愿购买的“电子书包”为何如此沉重?

2014年09月13日14:48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胡建兵:自愿购买的“电子书包”为何如此沉重?

  9月11日上午,在《百姓问政》“让教育更公平”的直播现场,因部分市民反映有学校强制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并收取5000多元的服务费,很多家长直呼用不起,“电子书包”成为热议话题。昨日,洛阳市教育局召开“‘电子书包’课题实验情况说明会”,向市民介绍洛阳市信息化教学情况和回复家长的质疑。(9月13日《大河报》)

  近年来,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各种名目繁多的“电子教育”项目在各地也不断出现。洛阳市教育局在“促进洛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名义下,要求各学校自愿开展“电子书包课堂试点试验”,同时各学校也要求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试验班和购买“电子书包”。

  首先看看学校是不是自愿。据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介绍,为促进洛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洛阳市东升三中曾于2012年开始进行电子书包课堂试点试验。今年6月份,洛阳市教育局曾下发相关文件,在各学校进行第二批试点试验。本次试验总数计划限制在40个班以内,每个学校限制报1-2个班,每班学生人数不得超过50人,先期共有28所学校报名参与。众所周知,教育局是学校的行政主管单,对学校和学校领导等都有行政监管权。教育局发文要求推进这项工作,名义上说是“自愿”,实质上是在“强制”。试想,如果哪个学校不重视不执行,意味着不把教育局放在眼里,意味着就是对教育局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是在故意让教育局难堪。学校领导的考核、升迁,学校建设投入经费的拨付等等,校长你自己考虑后果吧。

  再看看学生和学生家长是不是自愿。如果说学生和学生家长真的都是自愿的话,也就不可能引起这番争论了。检索“电子书包”一词发现,所谓的“电子书包”就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尚且处于试验阶段,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率先在部分中小学使用,但教育成效尚存在争议。说白了,所谓的“电子书包”就是一个类似于“平板电脑”一样的东西。洛阳市在学校搞这个“电子书包课堂”也只处在试点阶段,教育成效好不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老师对这种教育方式还不熟悉,能不能教好学生还很难说。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电子书包”是否真的如教育局所说的那么好还心中无底,他们只是个试验品而已。再说,学生家庭条件有好有差,有的家庭比较困难,让他们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购买这个“电子书包”也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虽说“自愿”,其实也是一种强迫,因为没有能力购买的学生,就意味着不能进入这个试验班学习,这对他们的心灵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是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歧视,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

  教育改革是好事,前题必须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推进。也就是说学校如果有条件购买这些“电子书包”,在少数班中进行试点是可以的。但不能既让学生既付出经济代价,又把他们当作试验品,拿他们的经济生活和前途开玩笑。

  那么,这种还存在普遍争议的教学方式,在学校、老师和学生有那么多不情愿的情况下,洛阳市教育局为何要大面积推广呢?说到底,是利益在作怪。有人粗数地算了一下,这个市先期共有28所学校报名参与,每所学校按2个班,每班50人计算,全市将总共有2800名学生将购买这个“电子书包”,每台5340元,就是将近1500万元。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而且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其中的利润有多少恐怕只有教育局的官员他们自己知道了。再说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却没有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进行采购,而是指定企业,指定银行购买,其中的“猫腻”更是说不清了。因此,纪检部门应该认真地查一查,不要让这样的项目让学生的“书包”变得十分沉重,也不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受到伤害,更不能让一些人在“教育改革”的帽子下捞取不义之财。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