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的里程碑

谈松华

2014年09月10日09: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颁发,标志着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新一轮的改革开始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也迈开了新的步伐。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才?怎样选才?不仅影响教育质量,更为教育评价、选拔树起了标杆,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明确要求全面考核评价学生,但由于某些制度特别是诚信制度的缺失,在实际运作时,考试分数的权重越来越重,几乎成为选拔录取的唯一依据,升学竞争也逐渐演变为“分分计较”的分数竞争。这对基础教育造成严重后果。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和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下, “考什么,教什么” 应试教育久治不止,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审美情操、身心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时间花在重复练习和“题海战术”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迫切要求走出这个怪圈,为创新适应国际竞争和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铺平道路。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多方利益,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牵涉多个政府部门,特别是多年改革收效甚微,改革极其复杂,难度很大。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参与教育部考试中心承担的重大课题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系列研讨,2005年素质教育调研中主持过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专题调研,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起草中参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章的研讨。这些经历使我对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深切的体会,正因为如此,我更加深知这次《实施意见》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上重要的议程。在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及其办公室的组织下,开展了历时一年多的系统调研,围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分类”“考试科目、内容和形式”“命题组织”“高校自主招生”“招生名额分配”“异地高考”“艺术体育类学校考试招生办法”等16个专题进行了调研,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专题报告。调研过程是一个对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改革意见和主张的交流、碰撞过程,逐步凝聚了共识,提出了改革建议,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策,存在诸多两难选择,既要有攻坚克难的胆识,又要有权衡利弊、举重若轻的谋略,需要在兼听各种意见、反复比较得失中做出抉择。这是一个内外沟通、上下磨合的螺旋形上升的设计过程。总之,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各方面人士的各种意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让决策建立在符合大多数人意愿、合理而可行的基础之上。

  这个过程是从教育系统扩展到全社会,并上升到国家决策层面,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体现了坚定推进改革的国家意志,反映了体察民情民意的亲民情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全面深入改革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开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局面。

  《实施意见》是在多年改革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中央高层做出的改革的顶层设计。尽管改革的推进实施过程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它必将动员全国和推动各级政府坚定不移而稳妥有序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对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曾经给年轻一代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营造了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的社会风气;我们期待并相信,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为新世纪的新生代创设多种多次选择的成长成才通道和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迎来人人成才、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0日 17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