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盘点了落马官员的绰号,涵盖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为人处世及贪腐特点。譬如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外号“武爷”,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被称为“王坏种”,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被称为“拆迁大佐”,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被称为“六百帝”等等。(9月9日 国际在线)
绰号,是对其某一方面的形象概括,从古至今为官者为官如何百姓心中都有杆秤,为官员取绰号的也是反应为官好坏的一种方式,古有“蟋蟀相公”、“浪子宰相”今有“武爷”、“李拆城”、“季挖挖”、“三敢书记”、“五毒书记”等等,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开玩笑,但细想这些绰号,颇具代表意义,绰号的背后或多或少反映着一些信息,也形象地刻画了这些官员为官不正的丑恶嘴脸。
古语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告诉我们,为官要有官德修养,要以德修身,要以德为政,如此,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拥护。那么这些绰号“怪异”的官员们所做的是以官修身以德修身百姓拥护的好官吗?正所谓人如其名,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官员平时都有哪些作为,有当“爷”被伺候的、有不管三七二十一连拆带挖的、还有五毒俱全,无恶不作的……,如此嚣张跋扈滥用职权胡作为怎能不失民心不遭民恨呢?!
民为官起绰号是对一些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和霸道作风的不满与无奈,所以采取这种戏谑讽刺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怨气,这反映出的不仅是民愤也是这些官员对法律对社会藐视与不尊重,仪仗自己的职权不作为胡作为,享受当“爷”“称霸一方”的感觉。事实上这些官员能如此嚣张跋扈“称霸一方”是因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往往是闲“麻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么做,致使“称霸之心”有增无减,甚至为“称霸”而“扩军”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形成较大的关系网,使民恨而无处说。
那么,面对如此严重的“称霸大军”政府及司法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知民心解民意,重视这些绰号背后真正的意义,进行明察暗访,查明事实真相对并对这些官员严惩不贷,对监督管理上的漏洞要进行实质有效的“修补”,并作相应的措施以绝后患。对于官百姓是终极评审,绰号是百姓对官员为官为民与否的评定,官员们要时刻警醒自己的为官观念,做到立行立改,不为利所使,不为贪所动,面对“绰号”请官“对号入座”。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