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范军:校长竞聘何以一再变味

2014年09月05日09:57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范军:校长竞聘何以一再变味

  宿松县千岭中心小学2014年完小校长选任中,司某以第一名的成绩高分领先,然而她却意外地落选了。对此,有网帖称,司某落选,是因中心小学赵校长认为女性不适合当校长。(9月4日《扬子晚报》)

  在经过多年试点之后,2003年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第一次提出“中小学校长竞聘制”,此举曾一度被称为“一场从任命到聘任的革命,一项扩大民主、激活全局的重要举措,一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必经途径。”可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校长竞聘制”落地生根。宿松县千岭中心小学的这次校长竞聘,为所谓的“竞聘制”做出了一个真实的注脚。

  “司某是女性不适合当校长”, “新前小学地处偏僻,加上司老师才30来岁,小孩还小”,该中心学校不惜背了性别歧视的骂名,或者摆出关怀的虚伪面孔,目的就是坚决阻断司某的教育管理梦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途。第一名落聘,第二名上任,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校长竞聘,实际上完全是脱不了“行政干预”的圭臬。

  校长竞聘制胎死腹中,源于权力迷恋。教育行政早已习惯于官场存在感,只要把权力牢牢抓在手里,就可以化权力为“专利”,从而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而权力垄断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利益场的肆意运作,为教育腐败铺垫了肥沃的土壤。权力寻租、钱权交易、买官卖官,早已成为颇受诟病的教育官场生态。因此,第一名落聘,第二名上任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需要拿到阳光下暴晒的东西,显然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期待。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要改革选拔任用方式,切实扩大民主。今后凡是出现中小学校长职位空缺,要把实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主要选拔任用方式。要充分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到如今,这项看起来很美好的改革,早已被“任命制”击得七零八落,成了假教育民主、反教育民主的一张“羊皮”。千岭中心小学的这场校长竞聘,就是“教育行政”故意导演的一出欺骗一线教师民主意识、剥夺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好戏。

  校长聘任制改革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龙头,事关校长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事关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更关乎教育的发展前途。为什么校长竞聘制会遭受这么大的阻力?为什么10几年来校长竞聘到最后关头还是摆脱不了“一人说了算”?为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总是只能行走在“地平线下”?也许,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会有教育春天的到来。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