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昨天起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其中一项议程是审议香港政改报告并做出决定。预料香港政改方案也将于会议结束日,也就是本月31日揭晓。
由于中央已经表示只有爱国爱港人士才能担任特首,与中央对抗的人不能出任这一职务,舆论预测人大决定公布后,香港极端反对派很可能发动“占领中环”行动,香港高校亦可能出现部分学生罢课,届时香港社会的稳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然而我们认为,这一压力是整个国家和香港都必须承担的。香港回归后,殖民时代遗留的和随全球化涌入的意识形态力量一直试图阻止香港人心的回归,甚至是开启“逆回归”进程。十几年来的斗争此起彼伏,围绕政改方案的这次较量,很像是反对派与中央的摊牌。
国家没有退路,香港未来的政治面貌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下这轮斗争的结果。
我们需要客观分析政改斗争的力量对比和前景,看看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国家能承受到什么程度。
“占中”和罢课都有可能发生,对香港的正常运转造成一定损害。港府和中央最初的态度估计是要减少损失,尽可能限制这些活动的负面影响。
如果这些活动直接对香港造成“休克式威胁”,或者久拖不决,导致香港竞争力的衰退,当局对这些活动采取强制措施势在必行。在最坏的情况下,香港极端反对派会呼吁更歇斯底里的对抗,西方也会有更多干涉香港事务的表现,香港的运转将面临短期困难。
这些是国家可以承受的吗?我们认为是。而且很重要的是,这次斗争最糟糕的情况,也比一旦香港出了一个对抗中央的特首,中央被迫依法取缔他,从而在香港形成宪制危机,要好得多。后一种局面如果出现,那才是香港和整个国家的灾难。
一个反中央的特首将会在引导香港社会与中央对抗方面产生巨大的动员力,那将是香港“逆回归”的真正开始。主张“台独”的陈水扁上台8年,疯狂推动台湾的“去中国化”,造成很多至今难以消除的恶果。香港如果出一个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的领导人,比有几个“逢中必反”的立法会议员和有几家极端媒体,搞出一些“反中央”的游行,更具有机制性力量,这两种情况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香港反对派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幻想必须被打掉,一些极端人士采取违法对抗行动,就应付出代价。这些要成为香港社会的基础性经验和逻辑,香港民主不能一开始就获得“造反有理”的超级尺度。
现在看来,巩固香港的回归要花费成本,它有可能还不是很小。国家对此需泰然处之,只要我们有不允许香港沦为西方势力范围的决心,中国内地和香港社会就有取之不竭的资源,将极端反对派和其背后支持力量最终推向绝望。
其实,香港极端反对派未必经受得起重大挫折,只要中央按照基本法选出特首的决心坚定不移,香港爱国爱港力量士气高涨,极端反对派的嚣张气焰终将支撑不住,瓦解成香港民主进程中社会理性的肥料。说到底,中国社会是见过大风大浪的,我们今天在香港面对的,说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考验。▲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