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上去措施非常有力,但现实让我们如何有信心呢?”“有这样的规定吗?事实上也是这样执行的?”8月26日上午,“问作风问环境促发展”——2014湖北媒体问政特别节目现场,点评嘉宾连连发问,更直言批评有关部门解决问题靠“工作专班”是组织工作有问题。(8月26日荆楚网)
此次湖北的媒体问政问出了“辣味”,问出了“汗水”,但是,对于暴露出的问题如何解决,也有嘉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尖锐地指出,“上边规定很好,下边执行‘好狠’。如果每发现问题就轰轰烈烈地搞‘工作专班’,这就说明组织工作有问题,没有常态化的有效的工作机制,只能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此一针见血的批评将“工作专班”置于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什么是工作专班?其实就是为了推进某项工作而特意组建的领导班子。为什么“工作专班”会遭到“炮轰”?并非工作专班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在对付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或阶段性工作时,工作专班往往能够发挥集思广益、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效果。工作专班包括各个相关方面的负责人,一旦有问题可以当场协商,面对面沟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实效。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过分依赖工作专班很容易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恶性循环,治标不治本,被动地追着问题解决。
这样的“被动”作风其实很常见,媒体曝光、上级过问,就“马上办”,无人过问就任凭群众“跑断腿、磨破嘴”。表面上看工作专班效率神速,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常态机制的软肋。如果群众“办事难”的大小事宜都需要工作专班来解决,那要成立多少专班才够?过分依赖工作专班,而不是寻求治本之策,这种“被动”作风说到底还是一种懒政。
如果政府机关总是抱有“讳疾忌医”的态度,只愿意下力气解决矛盾突出的具体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调整制度、机制,那无异于“养痈遗患”。所以,问政之后更要有“为政”,发现具体问题之后,更要找到根本源头。只有这样才能让媒体问政真正发挥“问症治病”的效果。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