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宏达
8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寺库2014奢侈品鉴宝会上,一年轻女郎的挎包被男鉴定师鉴定为真品,但不是世界名牌,所以不属于奢侈品。女子一怒之下,质问鉴定师认识几个品牌。言语争执中,该女子突然隔着外衣将胸罩脱下让鉴定师鉴定。鉴定师十分尴尬只好继续鉴定,认定该胸罩为世界名牌,属于奢侈品,女子这才拿起胸罩离去,现场观众对这雷人一幕议论纷纷。(8月25日新华网)
奢侈品,鉴宝,这可不是一般的物,一般的活儿。对持宝物者来说,基本都是“高大上”、“土豪”之类身份,尤其是持宝者是年轻女郎,更不能用一般眼光来看。
从鉴定师来说,最怕鉴定“走眼”,不识“真货”,落下“冒牌”的印象。所以,鉴定师一定要有较真的精神,练出火眼金睛来。对持宝物者来说,但凡拿来鉴定,也往往都依赖了鉴定师,因而对鉴定结果一般会认可,当然,也需要有“较真的精神”。
看该报道情节,则还有另一番意思,而且是焦点,即:年轻女郎要显身份,容不得“污辱”她用的不是奢侈品。因而,当男鉴定师将其挎包被鉴定为“真品,但不是世界名牌”,定性她心爱的挎包不属于奢侈品时,大有“满腔热血顿时沸腾”,誓要“为真理而斗争”,便不顾一切脱下胸罩,挽回“属于奢侈品”的面子。
有人认为,举办这种奢侈品鉴定会的脑袋就是一脑残。真正的富豪,不见得用的都是奢侈品,只有那半吊子的水平不高不低的,才张扬自己有钱才用的到处都是奢侈品。我觉得,这话说对一半,举办奢侈品鉴定会并无不妥,只要有需求不违法,怨不得奢侈品鉴定会。倒是这一身国际品牌的年轻女郎,过份拿奢侈品来炫耀,甚至不顾羞耻当众脱胸罩以证其身价,如此修养和气度,真是让人最瞧不起!
其实,即使在国外,奢侈品也并非大众消费。除非是众所周知的名门之后、富家子第,他们需要使用奢侈品表达他们的身份。而一般的国外年轻人很少消费、使用奢侈品,但他们一样可以穿着得很有品位,展现个性。欧美的奢侈品品牌在做营销推广时,会注重输出文化,营造一种浪漫、尊贵、优雅的生活,在传播中也会刻意使之出现在大雅之堂、上流社会社交场所。
不少中国人买奢侈品比的是最顶级、最贵的,而不是比品质和文化。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是节衣缩食好几个月、哪怕与家人闹矛盾,也要购买一个名牌,爱不释手地当成宝贝珍藏着。对于这些人来说,虚荣心可能是根本驱动力。“别人有的我就该有,没有就会被人瞧不起,就会没面子。”一些年轻人为了自己喜爱的贵重物品什么都敢干,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正在部分中国年轻人中盛行。
说到底,奢侈品只能代表消费上的财富,并非人身价值。胸罩可以是奢侈品,但用脱胸罩求鉴定奢侈品,非但提升不了人身价值,反倒因低俗炫耀使自身修养打了折扣,无异于自毁形象。要提升品位,不妨补补品质和文化这一课。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