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让农村孩子看得见缤纷未来

赵连军

2014年08月19日03: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石莱石莱,十人九不来,来了就想走,走了不想来。”这段顺口溜,是20多年前山东新泰最南端石莱镇教育的写照。深藏在山区“皱褶”里的小学校,校舍破旧,设施简陋,留不住老师和孩子,更无法让梦想在此驻足。而现在,可以说是“换了人间”。原本打算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长,看到镇里小学不比城里差,纷纷让孩子就近上学,有的甚至还把已经在城区上学的孩子转学回来。山沟沟里的学校,也能绽放美丽的花朵。

  巨大的变化,其实就深藏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细节之中:现在石莱镇最好的建筑不是镇政府大院,而是可容纳24个教学班的中心小学。600多个孩子不但可以就近上学,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从小山村眺望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

  我出身农村,对农村教育的落后有切肤之痛。每当看到农村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就会感到剜心的疼痛;每当听闻高考录取比例中农村生源不断下降,更会痛心疾首。如果教育不能为农村孩子架起梦想的桥梁,那么他们人生出彩的机会会变少,向上流动的通道会变窄。农村教育发展不起来,不仅对不起茁壮成长的学生,何尝不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

  成为一市的教育局长之后,我更感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种“要为农村孩子做点什么”的冲动在血液里奔突、激荡,让我辗转反侧,更让我不舍昼夜地为之奋斗。改变,首先是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改变,我们确立了教育资源分配上“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总体思路,倡导“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认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推进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全市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132所,其中100多所布局在乡村,新建扩建幼儿园247处,促进学前、基础、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然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并不仅仅是缩小硬件差距那么简单。比如说,为了留住老师,我们帮他们解决住房问题,但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优质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改变“土屋子,土台子,屋里坐着土孩子”的落后状况,通过网络让国内名师讲课走进农家小院,但“键对键”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多身临其境的切身感?问题是努力的方向,孩子的梦想就是我们奋斗的不竭动力。

  当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在城乡间实现均衡配置和流动时,“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才能变成现实;农村孩子的清澈眼睛里,才会看见五彩缤纷的未来。

  (作者为山东新泰市教育局局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9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王倩)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