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胜高
为方便被水库阻挡的猕猴“串门探亲”,河南济源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500万元,在河口水库两岸高山上,正架设两座吊索桥。此举一出,惹来质疑:500万元只搭两座桥,就能保护好猕猴的生存环境吗?(8月14日中国经济网)
花500万为猕猴“串门”建吊桥,之所以能够引来广泛质疑,恐怕主要还是原因500万元这个用于建吊桥的这个数字。如果当地将500万元花在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救助等其它领域,也许公众就会觉得合情合理了,但恰恰这500万元却是花在了与人们联系不是太密切的猕猴的身上,这着实让一些人有点想不通。
应当看到,公众的质疑,恰恰是当前人们对待生态保护,思想不统一的表现。从质疑声来看,一方面是认为在猕猴身上花这500万不值;另一方面则是认为,花了这500万也不一定能起到维护猕猴生态环境的效果。总而言之,前者反映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思想,而后者则流露出对野生动物更多的担忧。
急功近利也好,担忧也罢,这些都体现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关注,尤其是公众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的监督。应该说,两种意见都是政府决策中应该考虑的因素。但这些都不应当是争论的焦点。就长远来看,当地政府花这500万元,更像是在向人们发出一种声音、一个信号,即人们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维护生态平衡,应实现人与自然互利共赢。
不难看出,对于“吊桥”因何而建,当地是进行了认真思考的。据介绍,以前猕猴在沁河两岸可以通过四座桥来往于两岸间,但由于河口水库的建设,蓄水后这四座桥就全被淹没了,这就阻断了猕猴传统的迁徙,对猕猴的保护不利。动物也需要生长环境。应当说,建吊桥是落实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措施。当然,这方面修桥已经过专家论证,猕猴的保护也在考虑之内。
话又说回来了,对于猕猴的保护,仅靠建设两座吊桥还是不够的,就以往其它一些地方因人为改变生态,而进行的生态补偿实践来看,济源当地要做的后续工作还很多,包括水库建成后对猕猴生活习性的监测、对出现新问题的及时解决等,都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措施。这样才能达到为猕猴建吊桥的本意初衷。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