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阿实验高中高考生小周填写的高考第一志愿是山东英才学院,而且高考分数也高过英才学院录取线,但最终录取的院校竟变成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他找到班主任老师,他承认私自篡改了学生志愿。与小周有相同遭遇的学生至少还有两人。(8月16日《齐鲁晚报》)
几年来,每当高考录取季,类似此类篡改学生高考志愿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有被媒体曝光出来。远的不说,前不久,江西彭泽就爆出了类似的丑闻,涉嫌篡改学生志愿的彭泽县二中老师汪锋华被免去了彭泽县二中团委书记职务,并给予了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的处分。
往年此类事件一经爆出,经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篡改志愿的责任方一般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理。但关键在于,每一次,处罚的利剑亮了出去了,都不能阻止下一次再有无辜的学生被人私自改了志愿甚至彻底改变人生的轨迹,问题出在哪儿呢?
按照通常的情况,被人篡改了志愿,实际录取结果很可能就跟考生的远计划设想有了差距,篡改学生志愿的事情也就东窗事发了;而从以往曝光出的案例来看,篡改学生志愿的背后,是一些生源成问题的院校通过回扣的方式来吸引教师为他们带来生源的利益链,学生只有被老师篡改的志愿院校录取,这条利益链才能完成利益输送。换言之,也许当学生知道志愿被篡改了,录取到了不想去的学校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意料之外”的事是被媒体强力曝光。
有曝光,有关注,就有有关部门来调查处理,尽管当事老师仍处在失联状态,但处在舆论漩涡中的他也注定难以逃脱干系。不过按照现有的高考录取模式,可以想象得到,定然还有不少考生因为“生米煮成了熟饭”,被当事老师连骗带哄地当成了牟利的工具而没有捅到舆论中,来引发关注。媒体曝光本就是没法全面覆盖的,小概率的曝光冰山一角,如果再起不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也就难怪篡改高考志愿的事儿一再发生了。
目前看来,篡改高考志愿,单单靠媒体曝光,才能处理到人,可能会变相地宣传这条“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利益链。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