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0票落选”还是“0票出局”

2014年08月16日00:03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0票落选”还是“0票出局”

  8月11日,第六集鲁迅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又惹来一片争议:作家阿来的报告文学《瞻对》意外遇冷,以0张选票落选,阿来1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结果简直荒诞离奇。我不是对所有评委都不信任,但至少报告文学这一块,这些人的眼睛都瞎了。”川籍诗人周啸天凭借诗词选《将进茶》获诗歌奖,网上却唏嘘声一片,称其作品更像“打油诗”。(8月15日《大河报》)

  历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得奖落选是常有之事,然而此次阿来放下“大家身份”准备与“鲁奖”死磕,让人不得不思考“0票落选”背后是否真有猫腻。

  查看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终审投票情况可以发现,阿来的《瞻对》、岳南的《南渡北归》等四部作品一票未得,而四部获奖作品则无一例外地11票全票通过。事实上,10部进入终审的作品,都是从上百部入围作品中遴选出的精品,且作者都是有名望的大家,作品水准差距绝不可能这么悬殊。

  终审评委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透露,票数的多寡反映了评委们“达成共识的过程”。原来玄机在于,鲁迅文学奖在评审团个人实名投票之前经过了所谓的“集体协商”,那么高度一致的票选结果也就合情合理了。

  然而对于呼唤个性的文学,集体的声音如此轻易地掩盖了个人的选择,导致个人实名计票形同虚设,不可以不说是一种对文学独立品格的亵渎,阿来的愤怒不无道理。

  事实上,鲁迅文学奖近年来一直跌跌撞撞,与它有欠成熟的评审机制不无关系。国内同水准的茅盾文学奖早些年开始采用了六轮制实名投票,好的作品自然“下不去”,差的作品也“上不来”,层层遴选。而鲁迅文学奖初审和终审的两轮评选模式就显得过于粗放。正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筛选机制,鲁迅文学奖呈现出比茅盾文学奖明显的“集体取向”,更容易给游说和寻租创造了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项的公正性。

  在国外一些文学奖中,鲜有这样的情况。诺贝尔奖由瑞典文学院的十八名终身院士评出,瑞典文学院是完全独立于政府的组织,也独立于任何政治和社会集团。每个院士当然都有自己的道义倾向以至政治倾向,都有强烈的个人喜好。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管理委员会包括作家、出版商、代理商、书商、图书馆管理员等,每个出版商可以提出五个建议名单外,布克管理委员会也选出五位具有专业背景的评审,以此将评选的权利完全让渡给市场。

  可以说,鲁迅文学奖“0票落选”折射出的正是作协主导下中国式文学奖哈姆雷特之困。诚如阿来所说,中国的文学奖更多时候像在评先进。在笔者看来,破解文学奖之困,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对文学奖项松绑,将文学评价归还于市场或者学术界;另一方面,在评价机制上多下功夫,完善监督和评价体系,重建学术民主,从而规避好作品“0票落选”,保证差作品“0票出局”。

  文/张松超

(来源:红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