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利友香生活困难,但还是完成了丈夫殉职前“捐500元给灾区”的遗愿。给老人洗脚的敬老院院长,悉心照顾病人的高铁乘务员,停车救援伤者的私家车主……拿起笔、按下快门,就能定格下这些普通人、平凡事里最美的风景。近日,人民日报开设“点赞中国”专栏,让真被人看见、善被人感受、美被人发现,给整个社会注入价值的正能量。(8月12日《人民日报》)
环卫工人、敬老院院长、高铁乘务员,遗嘱捐款、给老人洗脚、照顾患病的乘客等,再平常不过的公共角色,再简单不过的助人行为,此刻却散发出道德芳香,让我们感到道德的香醇。社会总有无所不在的善行,它有时像高大壮美的风景,有时又像细小的微尘,只要我们愿意挖掘,它就能开出道德花朵,给你我和社会,带来精神的升华、道德的净化。
虽然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对规则和法律的敬畏始终不能忘却,我们对温情以及真情的珍惜意识,仍然充满内心。虽然当下是经济社会,金钱成了很多人的目标,可我们内在对于善和美的敬畏,却始终激扬澎湃。虽然市场化的氛围中,机械化的竞争中,不乏面目可憎者,但更多人对传统美德的赞美和敬仰,仍然非常普遍。因为它能让我们的内在更为豁达、快乐,这才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快乐,而不仅是物质的堆砌。
不要说生活中缺少善和美,我们被忙碌、市侩、竞争遮住了感受美和善的触觉,有了不同程度的审美迟钝、审善迟钝,所以,才未能发现生活中早已存在的美和善的细节,而错过了审美感知。我们如果不能及时挖掘就会让美善沉没,受到冷落。于是,暴戾之气、浮躁之气、轻狂之气和邪气就会猖獗,对善举置若罔闻、冷眼旁观,会加剧不良行为的扩张。
所以,借助“点赞中国”,请让我们对自我灵魂和精神发展、道德发展,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反思。请让我们给生活多一点时间,用你的手机、相机留存住生活中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善美的镜头和文字,给社会储蓄更多善和美的正能量。
请你走出封闭的办公室,走出“汽车的节奏”,改用“步行的节奏”,到各个生活角落,到三百六十行中去,和普通群众进行亲密接触,让“审美接接地气”,我们会发现太多的纯朴而感人至深的善美细节、高尚举止。与这些善美细节接触,我们的眼睛就会变得更加的明亮,内心的感动会多起来,自我可以得到一种无声却颇具震撼的精神动荡。
让我们穿行在善美季节,在浩浩荡荡的善美洪流中,那些振振有词的小丑行为、自私行为、丑陋行为,乃至铤而走险的违法乱纪行为,就会自惭形秽,就会受到善美的感染和净化,而不自觉地靠拢善念、善举,让“善美中国”、“和谐中国”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