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深圳市450个职称评委会的组织工作全部由行业组织承接,在国内率先实现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8月7日《中国青年报》)。
据报道说,政府退出人才评价主导角色,有两个根据。其一,2013年,国务院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国务院部门依法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其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是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学会制定行业普遍认可的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开展专业人员水平评价活动,政府仅做宏观监管。
政府退出人才评价主导角色,对政府来说,好处多多。首先是为政府减负,也是为人民减负。过去,政府向“万能型”方向发展,把所有的事情都要包揽或垄断下来,职能不清,机构越搞越大,民众负担越来越重。把社会组织能够做的工作还给社会组织去做,政府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社会组织做不好的那些事情,人民希望由政府来做好的事情。
把社会组织能够做的工作交给社会组织去做,既是为政府减负,也是为政府减责。不管是什么工作,责权利都应当是一致的,你拿了权利,要了权利,你就要负责任,出了问题惟你是问,老百姓骂娘骂你的娘。政府把职称评定工作交给行业组织,今后职称评定工作倘若出了问题,责任不在政府,人们要追责就追责行业组织。比如,不够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人获得了职称,或弄虚作假,或买卖职称,这些责任都要由行业组织承担,骂娘也骂不着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门。
丑话说在前头。行业组织评职称,并不天然就会比政府部门搞得更好。中国社会管理有一个怪圈,几十年、几百年都没有走出去,至今还在走,那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各行各业各事均如此,我很少见到例外。究其原因,就是政府放权后,各方面的监督和政府宏观监管没有到位。离开了监督,又没有监管,就好比体育比赛没有裁判,其乱可想而知。仅仅依靠运动员场上自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现在中国的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总体上说,都严重缺乏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原因就不详加分析了,至少有一条我们可以说:很多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领导都由退休官员担任,变成“二政府”。政府是由具体人组成的,政府部门的人碍于老领导的情面和自己退休还要去协会工作等因素,一向对协会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社会组织缺少竞争,也是致命原因。
深圳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可喜可贺,可圈可点。但是,我们不仅希望看到这方面的“率先”转移,更希望看到深圳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在行业组织担负职称评定后发挥的作用,给全国做出一个表率,提供有益的经验。“一放就乱”的教训足够多了,不劳深圳提供了。 J012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