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吴睿鸫:从档案吸金来审视档案制度变革必要性

2014年08月13日11:37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吴睿鸫:从档案吸金来审视档案制度变革必要性

  安“家”需要花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个“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8月13日 《广州日报.)

  按现行制度安排,人事档案不能丢弃,更不能随意销毁,这样一来,人事档案托管,似乎变成了强制消费。按理讲,人事档案托管的人才管理中心,其经费政府财政已列支了,当然,要免费托管。但现在,薄薄几张纸装成小小档案袋,人们却必须每年为此付出一笔代价不菲的托管费,而且这笔天价管理费出向不明,成了一笔糊涂账。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其背后曝露的另一方面问题或许更为严重:“弃档死档”、“人档脱节”、 “档案克隆”、 “注水档案”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各种档案官司频频出现,这意味着,随着人才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上自由而频繁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个人档案表面上重若泰山,事实上它真正的作用很有限,负面作用正在日益加大。

  一者,它并不能为现行的人才流动提供真实的信用证明。原因是,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帮助他们正确了解个人的真实准确的信息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的虚假定论。结果,它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其二,随着人才的社会市场化逐步提高,现行人事档案上所记录的信息,比如工资标准、工龄等,早已失去了意义,而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信息,在其对应的部门中也都能呈现。

  显然,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正处于十字路口,需要对其进行一次较大的手术,换句话说,就要对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被市场和时代潮流所抛弃。首先,要尽早开启人事档案改革之门。尽管人事档案制度的重要性、改革的方向乃至改革的具体办法,都曾在近年不断被提及,但多属“即兴而发”,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要加强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和综合档案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推动这项涉及民生利益的改革得到顺利开始。

  更为重要的是,人事档案制度变革要体现“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变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公开、透明和适度开发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权利不受到恣意侵害。最后,人事档案制度改革要沿着契约化、电子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前进,以全面提高国内档案管理效率与公平。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