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纪委官员反腐为何也得选择“民间套路”

史宗源

2014年08月13日11:1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御史在途”实名认证微博,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为利益集团代言”。陆群称,2005年前后,国家药典委把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把金银花作为山东“忍冬花”的专用名。南方金银花价格因此一落千丈。(8月13日 人民网)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实名举报原国家食药监局局长、现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邵明立的消息一经发布,马上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为陆群的行为点赞,认为其为了百姓利益举报而且是光明磊落的实名举报是勇者无畏和一身正气,更是大公无私,无论结果如何希望这样的官员越来越多。

然而,在欣喜的同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陆群在微博举报以前已经通过各种组织渠道进行沟通,但一点回应也没有,只能选择在网上曝光。这背后反应出的是制度的失灵,上下级反映问题渠道的不畅,纪委官员反腐也得选择“民间套路”:发帖曝光—媒体跟进—舆论关注—领导重视—案件彻查。

其实,近年来类似事情并不少见,网络曝光前贪腐官员一直高升,网络曝光后马上查出问题,这也正是当前网络反腐日益火爆的原因所在。但必须看到网络举报毕竟只是承担中国反腐重任的一种补充,首先网络举报只是个案解决,其成功有赖于个案的特殊性,包括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权力间的博弈、领导的重视……以本案为例,陆群本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纪检干部,而在他之前受害群众早已经开始举报,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其次网络举报只是以公众舆论撬动政府对问题官员的调查程序,但之后的调查、取证,乃至行政问责、司法追究,往往发生在机关内部,网民无法参与、无法监督。所以大多数网络反腐往往虎头蛇尾、无果而终。

由此可见,网络举报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腐问题。我们更应看重网络举报的“鲶鱼效应”:激活现有监督体制,让民意的亮光照进反腐工作的第一线。

分享到:
(责编:李嫣(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