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委员手记:小秸秆可成“大能源”

全国政协常委 王天戈

2014年08月13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全国每年约产生8亿吨秸秆。秸秆随意堆放,影响村容村貌,燃烧污染空气。其实,秸秆具有饲料、燃料和肥料功能,开发利用方式多。自2012年起,围绕着高效回收利用秸秆的课题,我先后到黑龙江、河北等地展开调研。随着调研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小小的秸秆利用起来却是大学问。

  比较而言,秸秆的饲料应用受畜禽保有量限制,难以大量消耗秸秆;秸秆制油、糖、醇等,需要专业复杂的设备,特别是糖、醇转化过程中所用的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国内不掌握;秸秆发电投资是正常电厂的两到四倍,经济效益不理想,燃烧秸秆的烟气和灰尘污染环境;秸秆颗粒燃料只改变了物理形状,对环境的污染与秸秆直接燃烧相同,造粒过程耗能和燃烧产生的能量比较看也不划算。

  对比的结论是秸秆制沼气应该是今后大力推广的方向。

  但为什么户用沼气池发展到4000多万口的今天,沼气既没有在农村普及也没有走出农村,始终没有做大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沼气在传统观念里是小能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提纯净化就能得到优质天然气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沼气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8亿吨秸秆完全转化成沼气再提纯至少可获得含甲烷95%以上的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超过全国一年的用气总量。如果将秸秆厌氧发酵得到沼气再提纯成天然气作为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的终极目标,就能轻松解决天然气短缺的现实问题。

  因此,全社会要转变沼气是“小能源”的传统观念,将生物质资源的沼气转化纳入到国家能源战略中来,建设分布式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应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生物质资源转化的格局。沼渣沼液除做有机肥外,沼液还可浸种、沼渣可做食用菌棒,一些沼渣还可做鱼饲料。

  将小秸秆变成“大能源”可以提高天然气自给能力,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从能源角度说,其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3日 20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