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买米补过”与“连降七级”

司马童

2014年08月04日15:4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1日播发《湘西村民等米下锅,120袋救灾大米却闲置一年发霉》稿件,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纪委当晚通报,救灾大米闲置一年发霉事件中的涉事乡党委书记被免职,并和乡长共同出资购买新鲜大米,补发给村民。(8月3日《南方都市报》)

按着某些“懒官”的现实思维,似乎很是笃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少一事”也得看情况、分场合,否则,就有可能因“少”得咎,甚至丢掉顶上乌纱。譬如,上述事件缘于湖南《电视问政》节目近日曝光,去年湘西州泸溪县白羊溪乡遭遇旱灾,部分田地绝收,村民不得不买米维生。但事后有人举报,当时红十字会提供的120袋救灾大米却在闲置一年后霉变。何以没有及时发放?当地乡干部竟回答:“分不好,太少了。”

对于众多灾民来说,120袋的救灾大米,或许确似“杯水车薪”;但网友们马上作评:就算大米数量太少,将其先发放给敬老院等困难群体,也是一个办法,又怎能成为闲置一角、任其霉变的理由。所以,此事一经曝光,官帽迅速落地,可谓咎由自取、并不冤枉。尤其值得点赞的是,在对两名主要涉事官员作出纪律问责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每人出资5000元,购买3600斤新鲜大米发放村民弥补过失,就更显得“双管齐下”、以示警醒。

救灾大米闲置发霉,霉变的不仅仅是珍贵的粮食,更映衬了某些官员“为民务实”的虚与委蛇。因此,湖南泸溪县纪委就此对有关责任者作出惩罚时,不像以前常见的批评一下、检讨一番了事,而是让他们在仕途和经济上都受到损失、得到教训,就显得很有必要,也才更能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真正起到“教育一片”的实际效果。

官衔和官职,从来就不应该成为一个逃避问责的“保险箱”。由湖南湘西两名乡官的“买米补过”,笔者随即想到了更高级别违纪官员的“连降七级”。7月中旬,中纪委网站通报了对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和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严重违纪问题的处理结果:决定开除赵智勇党籍,取消其副省级待遇,降为科员,收缴其违纪所得;决定开除张田欣党籍,取消其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收缴其违纪所得。有心人算了一下,赵智勇连降七级,而张田欣也降了四级。可以说,这种对违纪官员“一撸到底”的降级使用,有时堪称是更具震撼性的“前车之鉴”。

“买米补过”与“连降七级”,看上去尽管官职、公职尚在,但个中的滋味和体验,对当事者来说却一定是五味杂陈;而其最大的用意还在于,有了这样的现实衬照,让周围的人看个真切、看个明白,并好好反思和反省一下,自己以后该选择什么样的为政之道。当然,站于普罗大众的角度,对违纪官员的训诫和惩罚,既重政治也重经济,既对精神也对物质,无疑就打消了诸多“高高举起,轻轻拍下”的习惯性顾虑。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