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威马逊”已经过境,灾区进入了灾后重建时间,但红会却又陷了进去。红十字总会向灾区调拨棉被和夹克衫的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媒体和网民质疑,三伏天里送棉被,红会领导是不是脑袋进了水,也忒不专业了。
不过,从最新的情况来看,红会夏天送棉被可能真的被误解了,可能真的不是公众质疑的那样,是一次不合时宜的、不专业的救灾行动,也并非是红会领导拍脑袋做出的决定。灾区虽然白天气温在35℃以上,但是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在20℃左右。灾区房屋倒塌情况严重,且灾区群众多集中在农村地区,老人、小孩、孕妇等体弱人群比较多,湿气重,气温低,夜间如果不在室内或者在帐篷内,确实需要棉被。这次红会发放的棉被是薄棉被,“能铺能盖,用途广泛”,的确是灾民急需的物资。据最新的报道,部分灾区已经用上了红会发放的棉被,便证实了这一点。
三伏天送棉被,的确与多数人的常理判断不相符合,尤其是扯上了红会,被质疑就更加正常和可以理解了。所幸的是,面对质疑声,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部分解答了公众的疑惑。事件的发展也证实了送棉被的合理性,为红会的这次危机解了围。
也许红会会感到特别委屈,就像杨绪生所言,“这两年,因为郭美美事件,社会对红会关注度更高。民政部给三个省区都发了棉被,网友没说什么,但红会给广东省发放,质疑就来了。”的确,在郭美美事件的影响下,红会的公信力受到很大伤害,很长时间内捐款额锐减不说,在很多慈善活动中,红会即便积极行动,得到的仍然是公众的不理解。最近郭美美因为赌球被抓,虽然与红会无关,但红会还是没能完全从郭美美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公众对红会的不信任感仍未消除,对红会本能的警惕心理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网络上,质疑红会成为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红会不做什么或者做什么都不讨好。
其实,红会还真没有什么好委屈的,红会的款物来自社会的募捐和筹集,理应接受包括媒体在内的全社会的监督。况且,媒体在报道此次事件时,其内容大多呈现了不同的声音,并无太多偏颇之处。公众的质疑也情有可原,它反映的是在大家的心目中,红会在重建公信力重塑自身形象上,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次的争议,不过是一个试金石,它试出了民意,也照出了红会的尴尬处境以及努力的方向。
红会之所以在郭美美事件之后,遭遇如此大的信任危机,而且短期内未能明显修复,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其长期的不公开不透明的运行机制。要想取信于民,彻底改变不被公众信任的状态,就必须把自身的行为置于阳光之下,置于媒体和公众更广泛的监督之下。即便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最终证明是不准确的,也没有什么好委屈的,红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群不那么可爱的媒体和爱“找茬”的公众。此次争议,红会除了及时积极地回应外,不如做得更彻底一些,把棉被的采购、流向等情况,具体详细地向公众公布,以此为契机,让公众看到红会的诚意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