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诚信对国家、国民而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假如政府言而无信、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会大大降低其公信力、权威性。
近日,云南省河口县斥资2.7亿元建起的“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仅存3年就拆除、保守估计将耗资3亿元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一个斥巨资建起的、安全使用年限为40年的“文化景观长廊”仅过3年就要花更多的钱拆除,这令许多人愤怒不已。人们不禁质问“为什么?”河口县官方回应说,一拆一建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文化长廊项目是河口县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由于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文化长廊项目已不适应发展规划和要求。长廊将被改造提升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还河于民,还景于民。按官方回应的说法,之所以拆除这个坐落在中越边境红河河堤上,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建筑景观带,是因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铺设过密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及绿化布局的散乱等问题,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因靓化河岸、营造景观而建,又因有碍观瞻而拆,这种看似荒唐可笑的答案的背后可能就是一个无奈而可悲的现实。有人怒斥这种建了拆拆了建的工程,本质就是拍脑袋决策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注定是短命工程。当地政府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无疑令那里的商户“很受伤”。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也是因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政策的透明度与可预见性是政府取信于民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政策、政令、规划的朝令夕改、出尔反尔,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民众对政府政策号令产生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如今,“说话算数吗?”已成为一些人对某些政策、措施的第一反应。
事实上,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远不止其政策、规划、政令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稳定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在施政中的所作所为,都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背离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法治的原则,群众自然不买账、不信任。甚至政府公务员面对群众时的言谈举止、表情态度,也会对政府形象、公信力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近些年,有些地方政府面临公信力危机,与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在施政中目无法纪、目无群众、颐指气使、蛮横霸道、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暗箱操作、雁过拔毛、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等有直接关系。
政府不讲诚信、公信力丧失,结果会怎样?有人指出,一会削弱政府权威,影响政治稳定;二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三会消解法律信仰,产生治理危机;四会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最可怕的是,它可能会使政府的施政举措哪怕是善举良策也遭遇抵触、抵制。
目前党和国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反腐,力纠“四风”,断然简政放权,无疑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大得民心。民众期待进一步筑牢制度的“笼子”,促使每个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恪尽职守,言必信,行必果,做诚信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