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并附文“只是需要有一张来装个正经”,“合影哦”,引发了网友关注而走红。据其所毕业的北大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介绍,“这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个只有一名学生的专业。差不多是每个年级有一个人,还有的年级是零人。”薛逸凡同学也在社交网站写道,“我作为该专业的第四任,可能是唯一一个始终由元培培养出来的本专业学生。”(相关报道见A9版)
前几天,也有一张大学毕业合影在网上走红,这就是武汉某高校2014届毕业生在学校操场上围成半径45米的圆弧进行毕业合影的照片,参加合影人数共计4500人左右。这样的合影,利用高超的“鱼眼型”广角镜头技术可以实现360度无缝链接,因此,4500人出现在一张照片上也就有了可能。
一边是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的毕业照,一边是4500人的大合影,这样的对比让人感慨良多。笔者认为,一个人的坚守,更能体现一些原始的大学精神,是一种对于孤寂的坚守,是对学术教育的负责;而无底线的扩招,虽然是“人人共享”教育成果,但却充斥着各种浮躁与不堪。
一者,一个人的毕业照,体现了大学教育尊重学科特点的理念。大学教育,尤其是像“古生物”这样的专业,应该是属于纯理科性的,而且,更多的应该是学术性,而不是职业性。同时,社会就业面也非常窄,这类专业不宜扩招。北大的元培学院,也确实做到了每年只收一个学生甚至不收学生。如此,也算是对这个专业的负责,更是对所招学生的负责。对比之下,许多大学都在盲目上着新的专业,而且,每当上一个新专业,都至少招两个班的学生,即便这个学校连这个专业的专职教授都没有配齐,也还是要创造困难硬上。
二者,“一个人的毕业照”坚守了精英教育的理念。大学教育,就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对比下,职业教育才应该是大众教育。一个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型人才走上社会,真正在毕业后从事于学术型研究的毕业生,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应该去接受与社会接轨更多的职业教育。然而,当下的大学却无疑把自己技校化或是专科化了。要建就要建所谓综合性一流大学,要招就招四五千乃至更多的学生,于是,今年我们将要面对727万的大学毕业生。
在扩招之前,我国每年招入大学生大约150万左右,扩招之后,这一数字变成了之前的5倍。然而,大学老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1998年之前,我国高校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为1:7,那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非常近,没有老师不认识自己专业的学生的,也没有学生与自己系院的老师关系生疏的。然而在当下,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认识老师却成为普遍现象。如此教育质量,确实堪忧。
一个人的毕业照,并不只是薛逸凡一个人的坚守,更是大学对于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坚守。虽然包括笔者在内,都必须要承认,如果没有扩招,自己可能进不了大学、接受不了高等教育,但是,当年那个打着“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为幌子的大学扩招计划,也仅仅是让人多了一张看似高大上的大学毕业证而已。王传涛(山东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