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进入录取阶段,如果你收到了与自己的理想专业或院校有差距的录取通知书,你会去报到吗?其实,近几年,高校转专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高招咨询会上,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校是否能转专业,而高校为了吸引生源,也把转专业当成吸引生源的砝码之一。但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院校对于转专业依然有许多限制性的条件,并非“想转就能转”。
我国部分高校在过去十年间,推出了换专业政策,这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举动,也可一定程度修补高考录取时的遗憾。但到现在为止,大多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换专业比例最多不超过30%,只有中科大一家,号称100%可换专业。大学换专业比例有限,与学校资源有关,更受制于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
我国高考录取时,要求考生填报具体的专业志愿,于是,在录取时,除有学校投档分之外,还有专业录取分,进校之后,学生的学籍是具体到专业的,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学生如果要换专业,当初录取时的专业录取分,就是一大障碍。
现在有的学校突破了这一障碍,甚至可以文理科专业互转,但转专业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要求(有的要求全系前几名)、参加转专业考试,并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转。这甚至出现了一个特别荒谬的现象:努力学习好本专业以达到不学习本专业的目的。对此,有的专业的教授是很反对换专业这一政策的。
学生在大学里换专业,也有不少非常盲目,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是选一些可能“好就业”的热门专业。而这与目前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的办学定位并不吻合——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都为985高校、211院校,他们的办学定位,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而应该以能力为导向。
实现学生自由选专业,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改革现在的高考录取制度,推行学生和学校的双向多选,即一名学生可自由申请多所大学,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这可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二是部分高校推行通识教育,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面,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素质。在低年级时不分专业,到高年级才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这同时需要大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目前没有选择的学习环境中,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随着学生的选择权增加,规划教育应成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要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蒋理(上海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