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娱乐至死”害了谁?文学不能泛娱乐化【3】

2014年06月13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娱乐至死”害了谁?(文学观象)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症结

张江:文学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是娱乐吗?显然不是。在消闲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仅从娱乐性这一点上讲,文学远不如扑克、麻将、电玩游戏来得更直接、更刺激。即便如此,人们仍然需要文学的陪伴。这说明,除了娱乐,文学还有更丰富的价值,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把文学简单归为娱乐,背离文学的本义,剥夺了文学存在的合理性。

张陵: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当前文学日益突出的娱乐化倾向,根子还在社会生活,要在现实中找到问题症结。当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并通过强势的市场化的方式消解、动摇、颠覆一个社会的价值信仰的时候,文学也会迷失自己,偏离社会生活主流。

当然,文学可以通过娱乐功能带动其他功能发挥作用。优秀的文学并不回避、削弱文学的娱乐性,而是通过发挥娱乐功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文学的认识、教育等功能。文学的审美价值正是在文学的多种功能有机协调中得以实现。因此,文学娱乐性的正常发挥与“娱乐至死”的文化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文学必须从社会的进步发展中获得自身进步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也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回归文学自身,充分实现文学推动社会进步、改造世道人心的功能,实现文学的审美理想。实际上,这也正是文学破解“娱乐至死”、防止娱乐化倾向的正确途径。

从文学的基础理论层面看,就是要牢牢抓住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现实、文学与人民的基本关系。从当前的文学思潮看,有些时尚的观点不承认文学的基本关系,热衷于用西方那种“自我”“人性”的文学观改变文学的基本关系,其后果的严重性越来越清楚。文学无力反映现实,无法表现时代的精神,特别是当一个伟大时代到来时,我们的文学还一无所知,更无力表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文学的基本关系出问题了。离开了基本关系,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发生变异。失却了认识功能,失却了教育功能,文学的娱乐功能就会被扭曲,被推向泛漫,走向所谓的“娱乐至死”,也就改变了文学的本质。因此,处理好文学的基本关系,才能使文学跳出“娱乐至死”的陷阱,走出泛娱乐化的困局。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每一个时代,文学都会不同程度存在着娱乐化倾向。文学存在娱乐化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其危害,或认识到了却无力改变现状。一个伟大创造的时代,一个进步出新的社会,一定会呼唤与时代精神相称的文学,一定不会让文学“娱乐至死”。我们正好有幸处于这样的时代,这也使得我们的文学有信心冲破“娱乐至死”的迷雾。

张江:“娱乐至死”“死”了谁?“死”的是作者,“死”的是文学。玩文学,把文学当作娱乐,只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放弃思考的动力和感受美的能力,以感官刺激麻醉的精神世界日渐贫乏、枯索,最终害的是文学自身。过度的娱乐追求,让文学等而下之地混同于其他娱乐方式,淹没了文学的独特性和根本价值,使文学走向死亡。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文学不死。这种坚定的信念来源于,人除了娱乐之外,还有崇高美雅的需求。这种需求需要文学来满足。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3日 24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