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拆除出租车摄像头是尊重乘客最好的体现

 奚旭初

2014年06月05日13:3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今年4月,广州小部分出租车上曾经试验性安装了前后摄像头,因后摄像头正对准车内乘客,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记者日前获悉,这部分试验性摄像头疑因涉及隐私问题,已被全部拆除。(6月5日《新快报》)

形容一个摄像头就像一双眼睛,决非夸张。那么在眼睛的注视下坐出租车,不只是别扭,隐私无存,更甚至连基本的尊严也在摄像头下化为乌有了。在广义范畴上讲,出租车确有公共空间概念,但换个角度看,在针对具体的一位或几位乘客时,则又有私密空间的属性——这就像宾馆客房,也有公共空间概念,但一旦客人入住,在其入住期间就应是个人空间,因此宾馆客房是不准按装摄像头的。笔者认为,现在广州拆除出租车上摄像头,既是对乘客的尊重,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单独看出租车上装摄像头的理由,比如在司机与乘客发生纠纷时,有利于分清责任,判断谁对谁错;又比如对乘客和司机的人身财产安全起到双重保护作用等等,并非没有道理。但从保护乘客个人隐私的角度来说,出租车上的摄像头必定又是不合理的。

这些年,摄像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强化社会治安,建设平安社会中功不可没。警方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设备,目的是威慑、打击犯罪,而且放置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都有明显的提示,摄像资料也会严加管理,不会侵害公民隐私。但不可忽视的是,眼下摄像头安装有“社会化”、“随意化”现象,公共场所很多监控,不少是企业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安装,监控资料一旦管理和使用不当,就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比如监控设备的设置没有明确标识,尤其是监控资料被非法浏览、复制、传播或被商业化利用,本身就已成为社会隐患。

摄像头本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要用好了才能称得上好,如果用不好,反而会变成坏。保证摄像头发挥好的作用,要靠管理,更要靠制度的约束。目前全国统一的有关视频监控的制度规范滞后,亟待国家出面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物尽其用。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