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观点1+1:“省部级干部”违规受惩何不公开其名?

蒋萌

2014年05月29日15:2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省部级干部”违规受惩何不公开其名?

背景:中央纪委监察部近日公布的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汇总表显示,继原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之后,再有一名省部级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党政纪处分。但该干部是谁、具体违纪和处分情况暂未公布。

新京报发表燕农的观点:在付晓光案例上曾经存在过同样的问题。起初,央视报道,黑龙江省通报顶风违纪案件,对一名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副省级干部,给予处分。但并未指名道姓和公开细节。大约一个月后才公开了事件详情。这就不免让公众怀疑,起初的通报是否有“为尊者讳”的考量,而后的公开是否为舆论追问的结果,从而让公开的成色和价值大打折扣。2013年底,中纪委曾下发通知,要求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奢侈浪费等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今年2月,中纪委又下发通知,要求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既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了,各方就应该认真执行,要克服来自一些地方或部门的阻力,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公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名省部级干部违纪,详情别像付晓光案一样等到“第二季”。

小蒋随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既然都通报又有一名省部级干部违规受处分,何必再对其姓甚名谁遮遮掩掩?明明白白公布出来,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从“挽救干部”的角度,不说也不是好办法,这只能让被处理者觉得受惩也可以“悄悄地”,无助于其改过自新。至于担心公开处分可能打击干部的情绪,那也太小瞧某些人的心理承受力了,这同样给“带病”换岗乃至提拔留下隐患。共产党人做事讲究光明磊落,惩处干部也需要正大光明,点名通报理当出于主动自觉,别总是等着社会质疑倒逼。

政府组织“富二代”挂职国企“惊世骇俗”?

背景: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48人中超过一半是“富二代”,政府帮企业家培养接班人引起热议。

钱江晚报发表高路的观点:有人认为政府这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到国企能学到什么?国企虽然身躯笨重,反应迟钝,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架构上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莫说现在一些国企经过改革,其治理能力不见得就落后于时代了,哪怕是垄断国企,其长盛不衰的奥秘也不仅仅是垄断一个基因,总是有能学到东西的地方。至于质疑政府乱花钱,这就看怎么理解了。民企为社会贡献了那么多税收,创造了那么多就业岗位,政府理当为他们服务。它们成长得好不好,有没有遇到问题,政府不仅应该关心还应该尽力帮助。

新京报发表刘远举的观点:“富二代”挂职者自身的民营企业与所挂职的国有企业,不管是有着竞争关系,还是作为产业上下游合作企业,多少都存在着自己的“零和”利益,即利己不利它的利益。现在国企却门户大开,帮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培养接班人,这说得难听点,不过体现了国企的非企业性质。那么,企业接班人如何从一个具有浓厚非企业特征的机构里学到企业家应具备的东西呢?都知道,当下做生意,有政府、国企的人脉资源,商场上更游刃有余。也许正因如此,“富二代们接班不积极”,报名的却不少。

小蒋随想:佛山曾明确,挂职者不发工资、不参与决策,只以学技能、适应环境为侧重。但媒体仍质疑“政府出资”,究竟是凭想象臆断,还是不信官方说法?让富二代去国企学学,真有那么“惊世骇俗”?如果民企老板想与行政、国企“搞关系”,即便没有这种培训,也挡不住。还需注意,某些人对行政者的各种举措都有微词——如果政府对私企的困难置之不理,会被质疑惰政不作为;倘若行政者帮企业家解决问题,又说背后必有官商勾结……从积极的角度看,行政举措不再有一边倒式叫好,是社会发展多元化、民主监督畅所欲言的表现。但也需关注“你说东,它非说西”的故意唱反调,这对社会不具有建设意义,没准还别有用心。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