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别看到“培训富二代”就想到社会不公

王聃

2014年05月29日09:14    来源:燕赵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别看到“培训富二代”就想到社会不公

  广东佛山“培训富二代”举动引发质疑。自去年11月开始,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富二代’普遍存在信仰缺失、使命感弱、移民倾向强等问题,如不加强教育,资本与人才极易流失到国外。”一位当地官员说。按照规划,佛山市委组织部确定了800多家党建重点民营企业,计划在三年内重点培养500名青年企业家。(5月28日《新快报》)

  在当下,任何“偏爱”事件都会引发争议纷纭,从这个角度来说,争议中隐含的社会情绪应被理解。不过如果细究新闻内容,恰如“不能把洗澡水和盆里的小孩一起泼掉”,佛山“培训富二代”的举动不该被断然地加以否定与批判。民企接班本质上依旧属于企业内部事务,政府部门干预过多不妥,至于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同样只能在市场竞争中培养。但让民企的“富二代”在不拥有决策权的前提下挂职国企,最起码可起到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管理体系优劣的作用。

  说“富二代挂职”一无是处显然是无视现实,对于权力越位与权利倾斜的评价,我们亦不能进行空泛的批评。按照佛山市委组织部的表示,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财政基本不花钱,这证明至少不是用公款来培训民企“富二代”。报道中的数据显示,佛山的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对于佛山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佛山市政府能低成本地培训出高素质的民企“富二代”,那么它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是正向的,又何需指责?

  在这起培训事件中,真正要放大的其实是“民营经济”的标签而非“富二代”。众所周知,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提升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但与国有企业相比,它却一直被忽略,长期面临着普遍性的困难:如融资难、贷款难、投资环境不佳;再譬如政府对其专业培训的力度不够,进而造成了一种待遇与贡献的“不合理倒挂”。而作为民营企业大城,佛山通过政府组织的形式,对民企接班人进行低成本的系统培训,这不妨视为某种迟到的眷顾与补偿。

  不能看到“富二代”就想到社会不公,而必须看到培训举动背后更深刻的东西:当一个城市冒着争议声为民企“富二代”培训,这是否本身就验证着它对民营经济的过度依赖?或者是民企的接班,在当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然,政府部门需要做的还有:把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常态化,并将类似的政策温情传递给更多“体制外的弱者”,譬如“穷二代”、农民工,譬如下岗工人。但在佛山市对培训“富二代”的表态中,我们没有听到类似的声音,这无疑是争议中最大的遗憾。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