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根据国家卫计委要求,患者住进二级以上医院要与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记者了解到,北京率先试水签署医患“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的煤炭总医院已经满50天,在医生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承诺率只达到六成,还有不少医生对此新政抱有抵触情绪。
“红包不进门,看病没有门”,“手术挂号,看病吃药。先通关系,再送红包”,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医生收红包污染了医患关系,影响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还加剧医患矛盾。因此,卫计委要求医患签拒红包协议,初衷良好,可压缩医生腐败空间,也能使医患关系变得纯粹,无疑值得叫好。
医生不收红包,本是常理。古话说得好,“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对于医生来说,医德和医术一样不可或缺。既不能因为患者送了红包就卖力诊治,患者没送红包就态度冷漠甚至在诊治过程中耍奸使滑。如果看人下菜碟,根据红包看病,这样的医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
更何况,医生不收红包,不只是职业道德范畴的事,还事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明确传递了两个信号,医生不能索要红包;一旦被查实非法收受患者财物,将吃不了兜着走。
显而易见,医生本就不该收红包。不管医生签不签署相关协议,都不能收。这不是可讨价还价的道德命题,而是严肃的法律要求。因此,对于医生不收红包一事,不应指望医生的道德自觉,也不能仅靠一纸简单的协议,对此,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说得很诚恳,“不能仅通过签一纸协议就能完全杜绝红包行为,但医院为做好这项工作尽了最大努力,比如将院长、书记的号码公示在门诊大厅滚动大屏幕上、印在‘拒收红包协议书’上,24小时受理患者投诉。”
归根到底。有效遏制医生索取红包、收取红包现象,需要严肃的法律规束。法律是底线、红线,让高压线带电,谁触碰谁就要受到处置,绝不通融。
医生收红包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因素,牵扯多个方面,诚如有业内人士所称,红包现象未能根除,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未获根本缓解,未来平衡供需矛盾才是根本之策。在治本之前,也需治标,试问,那些拒签不收红包协议书的医生,究竟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