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代表评说: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 霍金花

2014年04月30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受到优质耕地并不十分充足、水利设施并不完善、农业科技还不特别发达、惠农政策尚不足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因素的制约。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作为粮食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耕地是任何物质或资源无法替代的。在目前单产提高有限的前提下,若不能保证我国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总产就不能逐步提高,甚至不能稳定现有水平。因此,要切实按照中央“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的要求,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不断加强耕地保护执法检查,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提高种粮补贴,充分调动粮食产区地方政府和广大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为了稳定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国家采取了粮食国家定价的政策,这一政策让种植粮食效益低,让粮食产区处于“粮食大县、财政小县”的尴尬局面,导致种粮农民和粮区政府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粮食生产。近年来,国家虽然也增加了一些粮食补贴,但基本上被农资涨价抵消了,农民依然没有得到实惠。要改变这一状况,中央政府应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让粮食产区政府财政能多得转移支付资金,保障农民种粮效益,保障粮食主产区有积极性。

  同时,着力推进高标准良田建设,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之举。具体而言,一是将各类涉农项目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整合。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建设标准不一致。

  二是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和技术推广,仍需加强条件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同时,还需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耕地有机质提升、土地深耕深松等农业科技推广专项支撑。

  三是对开展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进一步扶持。以河南为例,目前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费用每亩在800元到1000元,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收益低、风险大。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内,为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建议对土地流转用于种粮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扶持。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30日 18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