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京报:不是莎翁,神似莎翁

陶庆梅

2014年04月25日08:48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不是莎翁,神似莎翁

  【“莎翁”诞辰450周年系列评论之三】

  《麦克白后传》虽然终结了麦克白故事结尾的乐观,但在整个呈现过程中,仍然以强大的能量保持着莎士比亚的丰富性。

  对于绝大部分观众来说,观赏像话剧《麦克白后传》这样文字量超大的英语新作,一只眼盯着国家大剧院狭小的字幕屏快速浏览,另一只眼盯着舞台,实在是有些累;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分辨舞台上苏格兰腔、英语腔以及英语独特韵律之间的区别,这部《麦克白后传》也许会丢失掉一些趣味与妙处……

  但这些,都不妨碍这样一部不是莎士比亚原著的作品,在舞台上,经由苏格兰国家剧院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合作,唤醒观众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中经典人物的记忆,唤醒人们阅读莎士比亚作品时曾出现的快感,也唤醒人们对伟大的再一次叹服。

  在《麦克白后传》开演之前,我有两个担心:一个担心是这个所谓的“后传”,会不会如我们常见的那样,以“后”的名义去解构、颠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另一个担心是,作者对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问题的明确意识,会不会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图解?

  还好,这些问题都在《麦克白后传》从容不迫的展开过程中释然了。《麦克白后传》虽然终结了麦克白故事结尾的乐观,但在整个呈现过程中,仍然以强大的能量保持着莎士比亚的丰富性。虽不是莎士比亚原著,但在样貌和气质上神似——你甚至可以说,这也许有点像“描红”类作品,因为理解透了莎士比亚的谋篇布局,理解透了人物应有的深度,因而同样熠熠生辉。

  更为重要的是,编剧大卫·格里格知道他在借用英格兰征服苏格兰的故事,借用《麦克白》打开的一扇门,来回答他对英美军队挞伐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思考。但格里格不是要在舞台上图解简单的“反战”或者其他什么立场,而是紧紧牵动观众视觉,进入艰难的思考。他试图给出答复:作为战胜者的斯沃德,自以为秉持着“正义”,可是,当他进入一个他不太能理解的地方,他的“正义”为什么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在这漫长的战争中,正义不仅没有带来和平,杀戮对正义本身却提出了锐利的质疑。而这种深深的不解与悲愤,又如何改造了斯沃德这样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又是如何走向自己的反面?如同被命运背叛的李尔王,他在荒野中的苦行,他对婴儿的赦免,最终能否平息他内心巨大的惶惑与不安?

  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舞台提给自己、也提给观众的问题。作品中人物的深度,正是在作者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建立起来的。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因为作者思考的深度,累积出斯沃德等等人物是如此扣人心弦。

  不同于我们日渐习惯的“导演作品”,舞台上的《麦克白后传》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文学戏剧”的面貌。导演并不过多干涉,而是尽量隐身起来。他只是在尽职尽责地保证场面清新,保证舞台叙事快节奏推进,更重要的,他要保证在演出中给观众营造关于宫殿,集市,山野,湖泊……的神奇想象。他做到了。

  其实,无论是导演作品,还是文学戏剧,只要有配得上莎士比亚的本事,尽情地去做,就是观众的福分。

  □陶庆梅(剧评人)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