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体坛观澜:三大球改革应有民生视野

薛原

2014年04月11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全运会三大球冠军队伍的社会影响力,已无法和联赛冠军相比。这是一种提醒:打造出一支能成为城市名片的球队,体育部门不会置身事外,但更不可能一手包办

  

  最近5年,北京的三大球队伍先后拿到6次联赛冠军,风头正劲。要说最高兴的,自然就是北京的球迷了。足球在工人体育场,篮球在万事达中心,排球在光彩体育馆,每到热点赛事,交通台提醒绕道走,场馆前人头攒动,看台上热闹非凡,冠军在手满城开怀,足够大家伙儿聊上一阵子。球队和球迷的成长,既烙印着鲜明的城市文化底色,又发展为城市的一种象征和气质,有着独特的凝聚作用。体育之于民生的一条脉络,也由此清晰起来。

  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三大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百姓喜闻乐见,街谈巷议之间,生活平添一份寄托和乐趣。当年篮球联赛就将自己的“竞争对手”瞄准影剧院、音乐厅,打造一支属于这座城市,属于无数球迷的球队,自然是服务民生的应有之义。

  三大球改革是体育改革的先锋。体育改革为了什么?自身发展结构亟待调整是内因,社会的期待与需求是外因,彼此相辅相成。三大球特别是足球和篮球,走职业化的道路,目的是激活市场,提高水平,另一个重要的效应,就是融入民生,以充分拓展自身社会价值。

  从这个角度再看三大球改革,眼下还有诸多做成“夹生饭”的地方。一些省市体育局和俱乐部之间屡生龃龉,联赛改革已推行20年,争执仍时有听闻。体育局是球队原先的拥有者,又要考虑全运会的任务,总觉得运动员攥在自己手里才踏实。但投资方掏了钱,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上却没有多少话语权。这样的模式运转起来,免不了磕磕绊绊。久而久之,似乎成了难以两全的矛盾,制约着一支球队的良性成长。球迷看在眼里,又气又急又无奈。这样的困境,原因之一是缺乏从民生视野审视改革的眼光和思路。

  三大球改革要冲破原先的格局和利益体系,需要改革者拥有跟得上时代脚步的心态和胸怀。一个看得见的例子是,全运会三大球冠军队伍的社会影响力,已无法和联赛冠军相比。这虽然不意味着全运会和联赛难以兼容,但却是一种提醒:打造出一支能成为城市名片的球队,体育部门不会置身事外,但更不可能一手包办。如何充分调动起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三大球改革,并最终让社会共享改革的成果,让体育的民生观落在实处,这远比斤斤计较球队“谁说了算”更有意义,也会带来比金牌更久远的光彩。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1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