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环球走笔:大马士革的伤痕

焦翔

2014年04月11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哈森城堡是叙利亚境内六大“世界遗产”之一,通过两年多的争夺,近日被政府军收复,但战火却已将之几近摧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这样评价哈森城堡:它曾是全世界城堡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是中世纪城堡建筑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场重大宗教战争的历史见证者。昔日的巅峰之作如今却变得凋零破败——城堡多处围墙被人为炸毁做了掩体或路障,地上埋设有反对派武装撤离时留下的炸弹引线,政府军称攻城时为保护古迹只使用了步兵,但墙壁上的累累弹痕与黑烟印记却无法抹去。

  持续了3年多的叙利亚危机带来了文化的危机。纵览全国的文物古迹,除了大马士革老城外,阿勒颇老城被大片摧毁,其余地方或正陷入冲突,或被改用为战斗工事。在管理真空地带,文物走私猖獗,一些极端宗教分子甚至炸毁数千年前的壁画和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警告,战争及非法挖掘正对叙利亚文化遗产造成“致命破坏”。

  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说:随意回溯迷蒙的历史,那里永远有一个大马士革。她目睹了千万个帝国的枯骨,还将会见证千万个帝国的坟墓。对她来说,春秋只是一霎,10年不过弹指之间。她从不用岁岁年年来感受时间的流逝,而是俯瞰帝国的东升繁荣直至破败萧残。

  追溯叙利亚的独特文化和历史,着实令人感慨。考古发现,大马士革城下至少还有七层地基,意味着这片土地下面至少还埋藏着七个大马士革老城。放眼整个大马士革老城,阿拉米人的城墙,希腊人的雕像,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阿拉伯帝国的清真寺,奥斯曼土耳其的澡堂……大马士革如同时间的横截面,跨越千年的各式建筑比邻而立,历史硝烟中的各类文明交汇融合。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大马士革是联通东西方文化、艺术、科技的殿堂。伊斯兰教兴起后,大马士革成为了众多穆斯林朝觐队伍的必经之路,往来商队满载的香料与药材令整个城市芳香四溢,大马士革“麝香之城”的美名远播重洋。历史上,叙利亚还是中东地区宗教融合较好的国家,直至危机爆发前,这个伊斯兰国家里都还完整保留着世界上最早的基督教村落和语言。

  “当歌声和传说都已经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在说话”。而战乱,又一再践踏着文明的痕迹。在中东地区,此前已有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因战乱导致文物流失和破坏的惨痛教训,如今叙利亚历史与文化宝藏也深陷危境。面对那些正在“流泪的”文物古迹,人们怎能不从心底发出和平的呼唤?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1日 21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