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生活漫步:“可追溯”能否追回安全?

方敏

2014年04月11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基础是生产流程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食品质量安全了,才能更有信心通过可追溯体系把这些信息“晒”给消费者,赢得好口碑

  

  我的同事里有位新妈妈,为宝宝选购奶粉成了她的一件烦心事。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奶粉品牌,选哪一种才安全,只能东打听西打听,为此耗费不少精力。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可以查询婴幼儿乳粉安全可追溯体系选奶粉。她如获至宝,到市场上逛了一圈,却碰了一鼻子灰。

  原来,所谓的可追溯体系只是“听起来很美,用起来很难”。大部分婴幼儿乳粉企业的可追溯体系不是查询不方便,就是信息太单一,根本没有参考价值。还有一些品牌,借着可追溯体系的噱头做了不少广告,吸引了不少眼球,可建设工作没有跟上,成了忽悠消费者的摆设。

  食品安全可追溯,有利于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给食品贴上“身份证”,可以解决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食品企业生产、流通环节更加透明,既方便了消费者监督,让人们买得更加放心,也有利于产品追责,促使生产者合法经营。从国际上看,不少发达国家重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也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视野。遭遇信任危机的食品行业,盼望着可追溯体系重振行业信心。比如,在最受关注的婴幼儿乳粉行业,部分奶粉生产企业建立了全过程的食品追溯体系。此外,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和肉类行业,也加快了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生猪屠宰场关键环节的视频监控信息也传到了追溯管理平台,方便人们查询。

  然而,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过程中出现不少新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推动标准不统一,企业在众多标准前无所适从;追溯信息不具体,消费者查询后并没有太多受益;监管部门不到位,不少企业把追溯体系作为营销涨价的噱头……原本有望追回安全的可追溯体系,在建设中却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实际效果与老百姓的预期相差甚远。

  食品追溯体系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协调、企业主导、消费者关注。在政府层面,应该对企业的追溯信息进行一定监管,保障消费者通过食品追溯体系查询相关信息,不是经企业“过滤”后的信息,防止企业对产品“只报喜不报忧”,避免食品追溯体系沦为摆设。

  对于企业来说,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基础是生产流程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想要建设好追溯体系,生产企业要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抓好食品生产、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对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把控,这样才能更有信心通过可追溯体系把这些信息“晒”给消费者,赢得好口碑。

  食品可追溯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多实惠和便利。比如,利用好移动终端,让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追溯信息;增加追溯信息量,让消费者可以获取对选购有实质性帮助的信息等。如此,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才不会只是“听起来很美”,才能发挥好追回行业安全、追回消费者信任的作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1日 18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