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军人,他没有用传统的诸如《朱子家训》《范氏家训》来教育我们,我们所接受的是军人的气质,军人的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父母常对我们讲: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我们做好我们的工作,你们读好你们的书,等工作了,照章办事,不得违法乱纪,要求我们能吃苦,有耐性,有包容之心,行感恩之为。
经历一路的成长,这些都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日后的岁月里,我们姊妹四人先后上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平平常常,但一直遵循着父母的教诲,让父母少一丝牵挂,少一些操劳,多几分安逸。每周回到他们身边陪陪他们,在外地工作的每到假期或者春节一家人回到父母身边,此时的二老,比任何时候都要开心,精神比任何时候都要好。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入伍到了西北边陲,这里的环境气候极度恶劣,物质条件匮乏,文化生活单一,跟我一同来的一个部队大院里的战友,都被父母调到机关或者条件好的部队里去了。父亲明白我的心思,来信告诉我,年轻人要学会在艰苦条件下生活,况且,其他坚守的战友也是父母生父母养,人家为什么能坚持,你为什么就不能?每周一封父母的家书,内容就是鼓励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督促我利用大好时光多看书。因我们地处偏远,父亲就把新出版的读物成捆地给我寄过来,也就是在部队里,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离开部队时,我泣不成声,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亲切,难舍难分的战友情,大家拥作一团抱头痛哭,这依依不舍的情景历历在目。军人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财富,我要感谢父母的严厉,还有那一封封柔情温馨的家书,伴我在部队里快乐坚强地成长。
时下,大家都在谈家风家训,这是个温暖的话题。大多数家庭并没有可查可载的家风家训的样本,但大多数父母的心又都是一样的,期盼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家风就是一种情,是父母的寄托之情、舐犊之爱,使我们时时感受关怀、感受温暖。
(原载中国文明网,作者:许双福)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