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编办在其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汇总清单”,涉及国务院60个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共1235项。对于中央政府首次统一集中晒权力清单,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权力错位和权力失控导致腐败蔓延,因此不仅要简政放权,还要管到实处。该放手的要放手,该管的要管好。”
时下,权力清单、简政放权成为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政府放权有很高的期待,源于从计划经济转轨至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转型已迈开了步伐,但大量的权力却长期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管得太宽”限制了经济活力的发展。但不能忽视的是,无论是权力清单还是简政放权,都不意味着政府将权力一放了之,更不应该在所有领域都“一刀切”放权。
比如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角色面临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型。当下的公共服务还存在很多缺位和不到位的情况,在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还需政府更有作为。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务不能因为有了权力清单就贸然做“减法”。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仍然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一味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已逐渐暴露出问题。而另一方面,政府在一些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裁判员”角色不可缺位。比如广场舞扰民问题,温州甚至有不堪其扰的居民购买高音炮“以暴制暴”还击,这就需要政府及时介入划清界限,不能任凭公众“自由发挥”,也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在理。
另外,哪怕是市场调节起主要作用的经济领域,在宏观层面也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的管理一样必不可少。举个简单的例子,招商引资若全部以市场调节为准绳,不置以基本的审批条件,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单纯考量经济利益,哪个项目赚钱就上哪个。政府若撒手不管,环境污染、社会效益等方面的风险谁来把控?如果在这些审批环节出现寻租,并非是权力错配的问题,而是监察不到位的问题。在这些不能完全交给市场调节的领域,政府不仅不该放权,反而应该思考如何进一步用好手中的权力。
而从权力分配的角度来看,理想状态下规范权力清单后政府应将一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但这也要结合社会现实。在美国,非营利组织几乎覆盖了全部社会服务的一半以上,这与美国社会组织的充分发育不无关系,各种非营利组织类型超过150种,无论是养老、卫生、就业乃至动物保护,都能找到相应的社会组织。但目前在我国,权力放出去了,真正能“接盘”的社会组织不仅数量不足,其规范性和专业性也难以填补政府退出后留下的空缺。甚至还有人大代表曾担忧,不规范的社会组织承接权力,可能出现“二次寻租”现象。社会组织的发育也需要一个过程,政府放权也不该一放了之。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晒出权力清单,我们应当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勇气叫好。但对权力清单不该片面地理解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权力下放一味求快求多也是不客观的。划定权力清单不是为放权而放权,而是通过划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让两者各司其职,互相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