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来论:“保密”别成挡箭牌

2014年04月09日04: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保密”别成挡箭牌

  斯涵涵

  日前,云南白药在香港被检出毒性成分,被港澳两地发出停用回收通知。这样的消息令人五味杂陈。小时候,外婆家珍藏着一盒云南白药粉剂,神奇的止血功能,旁人的羡慕语气,记忆犹新。在那个年代,云南白药的成功靠的是患者口碑。传统医学遭遇知情权问题,能不能做到规范公开,是个考验。

  云南白药被检验出的“草乌”成分,又称“断肠草”,虽有剧毒,但若合理用之,还有治病功效。在倡导安全用药的今天,任何药品都应卸下神秘的盔甲,接受独立的检测与科学的论证。然而直到被曝光,云南白药才勉为其难地将“草乌”写上说明书,这不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吗?更何况,所谓的保密配方,早在一些监管严苛之地公布于世了,再以此为由“对内保密”,简直是自欺欺人。

  标准的内外有别,对患者来说,不仅仅是权益的受损,也是对国货情感的伤害。与其悄然修改,莫若端正心态——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尊大,而要与时俱进,虚己以听。把握时代的脉搏,对不合法律与公益的问题“望闻问切”,找准病灶,革新除弊,这是云南白药的危机公关,也是传统行业亟待补上的现代课程。

  

  “墨染心理”要不得

  蔡朝阳

  时下,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有力的监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腐败分子的落马、一些不良风气的惩治,都有赖于监督的发力。

  但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听到干部外出就餐,就推论是大吃大喝;看见下属进领导办公室,就怀疑是行贿受贿;看见与异性同志在一起,就联想权色交易……合理的怀疑对监督必不可少,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才是监督的基石,如果不加分析、不搞调查进行“有罪推定”,由一点怀疑而催生其他负面联想,如此“墨染心理”,不仅会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可能错打板子、冤枉好人。

  在加强监督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一俊遮百丑”,也要防止听风就是雨、到处捕风捉影。做到这一点,需要人们能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相关部门用看得见的规定、过得硬的执行、行得正的权力,减少公众的“墨染联想”,保护干部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工作生活。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9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崔东、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