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大学校长卸任为何留下众多遗憾

熊丙奇

2014年04月03日08: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学校长卸任为何留下众多遗憾

  “根叔”又火了。李培根卸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他在3月31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舆论认为,能以大学校长身份说出这种“遗憾”,敢于揭示这种“遗憾”,是对于知识分子担当与人文情怀的诠释。(《长沙晚报》4月2日)

  这一充满“遗憾”与反思的离任演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它让“根叔”的形象更加动人,也会促使更多人思考如何改变导致遗憾的原因。笔者进一步猜想,接下来其他大学校长在离任时,是不是也会借鉴“根叔”此次演讲的风格,谈任期“遗憾”,指出大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向师生们致歉?

  众所周知,“根叔”之所以被舆论广为关注,是因其在2010年毕业典礼上十分接地气,用了诸多网络潮语进行激情演讲,此后,在全国范围的高校内,刮起了一阵“根叔式”演讲的旋风,对大学校长称“哥”道“叔”,也成一时风尚。

  很多人认为“根叔”的演讲抛弃了官话、套话,为校园带来了清新之风,让校长显得更可爱、更亲民,因此大家乐于见到这种风格的演讲。但是,校长们演讲风格的改变,与大学精神的回归,大学去行政化的改革,还不是一回事。观察大学的转变,必须分析其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而不能只看校领导的表态。

  大家会发现,大学的官味,很难因演讲中少了官话而减少,大学的功利化,也很难因校长质疑功利化而稍减,就连“根叔”也承认,“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一些大学校长批评自己正在做的,批评之后却不愿改或无力改变,这样的事实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既要关注校长们所说,更要关注他们的行为,弄清楚为何“说好”容易但“做好”艰难。

  我相信,“根叔”的离任演讲表达了发自内心的遗憾,在那样一个新老交替的严肃场合,他没有遵循官场套路表达各种感谢,也没有顾及宣布人事任免的领导们的感受,而把自己真诚的反思和歉意和盘托出,这无疑需要勇气和担当,值得尊敬。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另一个问题:很多校长清楚大学的问题(在各种场合主动谈到,鞭辟入里),但在办学中却难有建树(不愿或者无力推动教育改革),而在离任后又对此表达遗憾(展示自己的内心不安和良知),这种纠结的状态,实际上展现了校长们面临的困境。

  在目前的环境中,以言和行归类校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官话+传统办学(占大多数),二是抛弃官话+传统办学,而真正的锐意改革者少。第二类校长的办学行为虽然难有根本性的改观,但因为敢说,已属难得。

  毫无疑问,今天的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校长们的主要遗憾,来源于体制。管办评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制,限制了大学办学自主权,使大学严重行政化与功利化。但是,如果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体制,而把一些校长的不作为、乱作为也归到体制头上,则不应该。

  其实,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中,学校的主要领导凭借智慧、勇气和努力。也是有作为空间的,一是消除不该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教育问题,努力做职业化的校长,包括不打招呼、不动用职权干涉招生;实行学校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或拉帮结派;实行利益回避,不搞权力通吃。二是在学校办学中,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包括迎接上级评估、检查时的弄虚作假,以及申请课题、项目时的跑要和公关。对这些不正之风,学校主动或被迫迎合只会加剧其程度,只有鼓起勇气站出来反对,才能防止其蔓延。三是依法治校,杜绝侵犯学生权益、教师权益的行为,同时用法律武器捍卫法律赋予学校的权利,而不是有法不敢依。

  校长和教授群体其实是推进整体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校领导,只有在任上积极作为,负重前行,才能减少离任时的遗憾。但一些校长和教授们严重的自我体制化,加重了我国大学教育的顽疾,如今,已鲜见校长、教授对学术道德的堕落、学术尊严的丧失感到内心不安了。以“根叔”的影响和地位,他能在离任时迈出这一步,就显得难能可贵。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