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滨兵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今日起实施,《规范》明确,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挑客行为。(4月1日中新网)
出租车拒载是各大城市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各地对出租车的拒载行为也多有惩罚,然而,却很难根治。如今出台了《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难道就能够根治出租车拒载吗?显然,我们很难肯定,弄不好,也只是看起来很美。
应该说,从《规范》的规定来看,还是有些进步的。比如《规范》对出租车的投诉有明确的要求,出租车公司在接到投诉后,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10日内处理完,并将结果告知乘客。对投诉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处罚能够到位,这会促使出租车司机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惩罚越严厉,拒载现象会越少。全球出租车服务素质高居前列的香港地区对拒载的现象是有着严厉的打击。对于拒载,乘客可以直接呼叫警察进行处理,如果指控成立,司机不仅要赔偿乘客损失,轻则还要有几千元的罚款,重则说不定要坐几十天的监房。一个香港法官遭遇拒载,立马用手机拍下车牌号,结果让司机被罚4000元。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几个司机敢轻易拒载?因为成本太高了。
对出租车司机拒载,很需要“加罚”,但增加惩罚,并不是说罚得越重越有效果,在笔者看来,还需要“减压”。
出租车司机拒载,说白了就是为了利益。因为出租车司机的经济压力较大,谁都知道,出租车司机要交不低的份子钱,为了能够赚钱,出租车司机会削尖了脑袋把每天的“份钱”和盈余“跑”出来,这样才不至于赔钱白干。再加上道路拥堵,拒载就是为了少赔钱,他们哪怕在路边小摊吃个晚饭或休息个把小时,都要比在路上挪步来的更实惠些。当出租车司机顶着很大压力,才有可能赚到钱,在现实面前,想要他们不拒载,也实在是强人所难。
据调查,有79.7的%的网友反映所在的城市“打车难”。到底有多难呢?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有8.48%的人表示通常需等待半小时以上,45.29%的人表示打车需等待10-30分钟,只有占总体比例11.68%的人等出租车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在如此等车难的情形下,如果再遇到拒载,自然让乘客更为恼火了。
要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显然不现实。一味地对出租车司机加罚,也不是解决之道,能否降低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能否让出租车“单干”。当出租车司机背后的压力降低了,再配之于“重罚”,也就能够彻底解决拒载的难题。正因为出租车司机背后的压力没有降低,因此,即便是不断加重惩罚,也仍然无法使拒载销声匿迹。出租车司机只能暗中拒载,比如说不认识路,比如说交接班等等。
解决出租车司机拒载,不能靠单一的手段,需要打“组合拳”,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