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军荣
国家将专设食品药品违法侦查局,以加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力量,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昨日,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公安部的联合发布会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对新京报记者确认了上述消息。专门的食药违法侦查办案人员,被形象地称为“食药(安全)警察”,近几年,在辽宁、河北等地也有试点。(3月30日《长沙晚报》)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直让公众纠结。同时,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也不断升级。据报道,2013年6月,山东枣庄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查明犯罪嫌疑人盖某等通过非法渠道,经由香港购入未经检疫的巴西牛肉制品,再通过物流公司运输至山东等地;2013年7月,广东深圳公安机关、药监部门联合行动,缴获“易瑞沙”等抗癌类假药8600余盒,查明犯罪嫌疑人通过QQ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违法交易。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已经呈现出长链条跨区域、互联网物流业辅助、手法升级活动隐蔽等新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食药警察”,能从更大程度上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从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然而,“食药警察”再厉害,也属于事后的“亡羊补牢”,只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并不能包治食品药品安全的所有“问题”。换言之,不能只让“食药警察”单打独斗,需要联动机制。
打击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技术含量高,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胜任的,可事实上,我国食药监部门的技术水平和执法能力还远远不足,2011年全国食药监系统拥有行政管理人员5.3万人,但技术支撑队伍仅有3万余人,上述人员中拥有专业检查员资质的更只有1.5万人,靠这些人员,恐怕还未能和犯罪分子抗衡。而一般的警察在处理食品药品违法案件上,则显得底气不足,毕竟技术方面存在欠缺。显然,设立“食药警察”是必然的趋势。
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美国,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也有过一段很灰色的时光,后来依靠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公开透明的监管策略和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巨额惩罚等制度,使食品药品安全系数升至最高值。的确,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不能只指望“食药警察”,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升级,仍然是老样子,将全部责任推给“食药警察”,结果也会是很糟糕的。
食品药品安全,任重而道远,设立“食药警察”值得期待,但却不能将希望全寄托于“食品警察”身上,需要各职能部门敢于迎接挑战,需要维权渠道畅通,需要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通力合作之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才会降至冰点。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