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舆情观察:马航失联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分析师 赖龙威

2014年03月27日09:3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3月24日晚10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紧急召开记者会,宣布根据英国卫星公司Inmarsat和英国空难调查局提供的数据,确认飞机飞向南走廊,远离一切可能降落的机场,“我们怀着深深的悲切告诉大家,MH370客机已终结(ended)于南印度洋。”

原本飞往北京的航班,满载239名乘客,其中包括154名中国同胞,竟然“终结”于澳大利亚珀斯西南方向。这一切,正如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所言,实在“超出了想象和控制力”。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失联客机目前定位——看起来,这是一片远的令人绝望的海。

@摘星手010:这是9.11以来最大的人为悲剧。想象波音777-200的豪华机舱中,乘客在失联折返后,度过了怎样的7个小时!赵鑫珊说过:“科学技术可以飞速发展,但人性的进化很慢很慢。”一夜之间,人类似乎退回那个天地蛮荒的年代。

中国媒体的人文关怀

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中国媒体倾情投入追踪报道,形成汶川地震以来第二轮灾难报道的密集期,但对悲情的渲染保持了相当的克制。

对于近在咫尺的北京丽都饭店,乘客家属聚集地,媒体采访保有一定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避免“侵扰伤痛”式采访给家属带来二次伤害。基本没有纠缠家属盘问,基本没有传播家属悲痛失态表情的特写照片。

在灾难性报道中,记者的职业良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一些报纸、电视台和门户网站直接展示遇难者的遗体画面,未经任何处理;记者拦下刚从废墟中抬出的伤员,不顾其身体极其虚弱,不断进行提问,摄像机的强光灯对准幸存者的眼睛,而不知道这可能造成其失明;甚至隔着废墟采访压在下面的人。医护人员不满地说:“你们记者就不能照顾点儿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呀!”

事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举行研讨会和职业培训,总结反思灾难报道的媒体规范。“绝不因采访给救灾添乱”,采访灾民须遵循“知情同意、最小伤害原则”,“镜头抬高一寸”,“别拍摄残缺身体等过于惨烈的画面”,等等,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人的共识。

媒体不能因善良愿望而误导家属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媒体有责任给乘客家属提供清醒的心理预期。

吴戈 《马航事件该如何收场》:这么大一架飞机,在没有哪国政府配合的情况下,躲过东南亚、南亚、中亚、澳大利亚多国防空力量,躲过全球侦察力量,能够在哪里找到有近3000米跑道的机场隐蔽至今?

在3月24日夜晚的记者会前,中国媒体对MH370客机的报道基调过于乐观,让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家属相信或期待乘客还活着。而参照民航常识和此前多次空难案例,此次飞机失联时间早已超出历史记录,乘客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媒体报道不能用善良愿望误导公众,特别是失联乘客家属。在官民同心“不抛弃,不放弃”的感人氛围中,媒体却需要冷静地提供失联事件的全部真实情况,包括某些残酷的专家预判和科学概率。

凤凰网发表李昕的评论《马航事件报道中的中国舆论场》,提醒说马方“只不过是不愿意在太早的时候,轻易地否认任何生命尚存的可能,是出于审慎、负责,是基于早期搜救和信息分析工作的不明确性,更是出于对家属、对生命的尊重”。“如果熟悉国际社会通行的话语方式及文化价值背景”,对失联的结局应已有心理准备。

CNN专家连线说:“现在对马方指责很多,因为有各种矛盾的信息。人们忘掉了这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件:出现疑似残骸后最终排除,本是很正常的。”在大众传媒发达,特别是互联网“大众麦克风”时代,出现各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人们有权要求当事人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负责提供权威信息。但马来西亚并不掌握民航三大核心技术——飞机制造、发动机制造和海事卫星。马来西亚23日才得到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的通报,该组织尝试建立了空难搜索中从未使用过的飞机运动计算模型,花了两周时间完成平时需要几乎一年的运算,才得出飞机“终结”于南印度洋的结论。

李昕认为:马方出于及时披露信息的压力,前期公布的信息被进一步的信息或后来的研判所否定,存在前后矛盾,“才是正常的、非阴谋论的、自然的”。不宜把马方组织权威机构进行数据研判后的正常信息修正,推导为“自相矛盾”或“刻意隐瞒”。

媒体不宜推波助澜“阴谋论”

MH370客机失联,让中国网民都成了福尔摩斯。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马航事件中阴谋论为何大行其道》,提出:空难调查耗时长,专业性强,知道真相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这就给了阴谋论传播和发酵最好的时机。阴谋论相较于事实论证更偏重动机,也更能引发情绪共鸣,而等待和理解专业调查结论则需要极大的耐性与精力。“阴谋论虽一直在演化,但不专业的拼凑以及掺杂政治因素的套路始终没变。”

近日腾讯网做的在线调查,“用分析就确认飞机失事让你信服吗?”表示“信服”的网友仅7%;“你相信马航MH370事件是个阴谋吗?”87%的网友答复“是”。

网友“举报无声”:这么大一架飞机,折回飞过你马国的领空,难道你东亚空军较强的国家发现不了?是否与机上人员谈判不成,使其撕票与机同归而尽,或是击落?所以每次新闻发布会,马国要说不说,吞吞吐吐,其后一定有隐情!

这是怀疑同情反对党的机长,以乘客要挟马政府释放刚以性侵犯罪被判刑的前副总理安瓦尔。

网友“举报冰心”:马国深知飞机被哪个超级大国劫持了,所以暗示飞机或“还存在”,是他们对这个“大国”存有侥幸。马国曾不加思索的两次否认了南海的漂浮物不是飞机残骸,是他们深知飞机不在这个方向。马国在宣读“事实”时掉的眼泪是真的,因为他们也没有料到这个“大国”以这样残忍的手段给出结局。

章晓华微博:马航事件,目的是牵制中国注意力,向南方调虎离山,防止中国借克里米亚危机发难。

网友“举报心有灵触”:军事联想,多国虎视我国南海丰富资源;旨在探视我国科技能力。

另一位腾讯网友的想象,已接近好莱坞大片的风格:

如果有幸存的人,请珍重好自己,看不到自己国家的人,不要暴漏目标,那不是救援的人,是灭口的。地面上有多乱,你们不知道,但一定要珍重。

虽然有线索提示,飞机失联很可能是以“人为理性方式”脱离预定航线(英国每日电讯报),《新京报》报道专家推测失联事件可能是一场没有政治诉求的“独狼行动”,出于某种人性的幽暗,带着200多条生命一头扎进地球的死角。但做出过于政治化的解读,缺少现实素材的支撑。

媒体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宁愿慢半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也别为了跟互联网“自媒体”抢时间,跟网友比正义感和想象力,而搭进媒体的公信力。引导公众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等待科学调查结果,是网络“自媒体”八面来风、乱箭齐发的舆论场上,专业媒体的责任。

腾讯网“今日话题”提醒日航JAL123航班发生过的舆论误读。1985年这场单机伤亡最惨重的空难,500余人遇难。媒体刊登的黑匣子记录文稿显示,机长曾对机组员说:“全力冲啊(どーんといこうや!)”受众怀疑机长是阴谋蓄意撞山。罹难者家属的一腔悲伤转化为对机组人员的愤怒,害得机组人员家属只能在半夜无人的时刻偷偷摸进太平间的后门认尸。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才发现,“全力冲啊”实际上是机长鼓励机组人员的话,因为媒体报道缺乏语境,而造成误解。在飞机尾翼脱落而失去液压的危急关头,机组人员力挽狂澜,在山区迫降未遂,但终于让4名乘客奇迹生还。真相披露后,机长由罪人变成了民族英雄。

抵制马来西亚属不智

有3391万粉丝的电视征婚栏目“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 发了条微博:“我没有去过马来西亚,以后也不打算去了,如果您也是,请转发一下,我想看看有多少人?谢谢。”18万人点赞,转发32万次。

经过漫长的期待和幻想,乘客家属的情绪日益激动。3月25日凌晨2时,MH370乘客家属委员会在北京丽都饭店发表声明,断言:“如果我们机上154位亲人失去了生命,那么马航、马政府、马军方就是杀死他们的真正刽子手”。这天上午,部分乘客家属走出丽都酒店,前往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抗议。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中国媒体尤其需要一份冷静,为终于等来最后结果——这份结果本应在预料之中,却是家属和国人内心决不想接受的——而趋于狂躁的舆论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这次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信息发布的数量、及时性和准确性,离中国民众特别是家属的期待相距太远,似与其国内体制和某些文化惰性有关。我们有权提出理直气壮的批评,但不能轻易扩大到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马来西亚是东盟中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亚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路透社评论称:与菲律宾和越南相比,马来西亚长期在与中国有争议的南海问题上保持低调姿态。近日马方表示:马来西亚总理仍计划5月访华,搜索MH370时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将会反映在访问中。

3月26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吉隆坡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希望马方全面准确地提供有关飞机在南印度洋“终止”的信息和证据,全力协调有关国家继续开展搜寻,并做好乘客家属安抚工作。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坚定地帮助乘客家属向马来西亚主张权利,但对于这场全中国和全世界都始料未及、目瞪口呆的灾难,媒体也有责任引导家属和公众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理性表达,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维权,不能迎合民粹情绪。毕竟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年代,中国是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是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普世价值的大国国民。

说到底,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专业媒体应该成为信息流动的把关人,为网络信息去伪存真,为网民情绪扶正抑偏。从微博这样的公众意见平台,到人人网等社交网络,百度百科、豆瓣网等知识分享网络,还有视频分享网站,都属于用户生成内容的UGC模式(User Generated Content)。“自媒体”保障了人民大众的表达权和文化创造权利,但我们也不能夸大其信息的有效性和意见的合理性,无视网络舆论经常出现严重偏差。在互联网上,常识可能就是陷阱,正直和热情也可能伴随着无知和盲动。

汶川地震时,境外媒体评论: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一家都市报写道:这是一个拐点,抗震救灾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与世界一起走向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马航失联把6.18亿中国网民骤然抛向国际化的舆论场,我们将向全世界展现经过30多年对外开放的大国气度和软实力。梁启超先生说过:“凡一国强弱兴废,全系国民之智识与能力。而智识、能力之进退增减,全系手国民之思想。思想之高下通塞,全系国民之习惯与所信仰。”期待中国媒体、中国网民为涵养科学、理性的国民心态,调和鼎鼐,固本培元。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