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土鳖”思考“接地气”  “竹君”蕴涵“精气神”

2014年03月22日15:03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土鳖”思考“接地气” “竹君”蕴涵“精气神”

廖昌永的歌唱得好谁都知道,但他画得一手好国画,了解的人却不多。

  昨天与他刚见面,他就从手机里翻出照片:“这是最近画的,看看怎么样?”细细端详,两张照片,一幅是山水,一幅为墨竹(见左图 局部)。山水天地,虽不见男中音的磅礴浩荡,落笔却是细腻中有浑厚,格局更是均衡得体;墨竹则为写意,或尖叶凌厉,或竹枝悠悠,倒是有歌唱的音韵。看得出,两幅画蕴涵的“精气神”并非随笔挥就,笔墨之间思量颇多。

  “我学的是美声唱法,这么多年来,总是在思考‘接地气’。”谈起绘画,廖昌永先从主业道来。自18年前连续夺得3个国际声乐大赛奖项后,他谢绝了外国剧院的签约合同,一门心思坚守上海。所以,在归国人才众多的声乐界,他习惯性戏称自己是“土鳖”。“既然留在上海,当然是为全国听众演唱。尽管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洋歌剧,但这门艺术毕竟诞生于欧洲的文化土壤,光靠普及还难以真正融入大众生活。为此,我一直在思考西洋美声与民族文化如何融合的课题。”廖昌永录制过不少唱片,既有西洋咏叹调,也有民歌,甚至其他美声歌唱家不愿问津的流行曲。从这些专辑,可以看出他的摸索。

  反复尝试中他发现,光靠演唱技术的跨界结合,还难以唱出听众真正喜爱的审美情怀。2008年,他在家乡四川演出时,与一位老画家逢场作戏似地现场联袂挥毫,勾起了从小喜欢“涂鸦”的记忆。回到上海,他试着重拾童年爱好,居然觉得还有点模样。第二年,他在北京的一次聚会中又与一位北方画坛名家偶遇,相谈甚欢中顺其自然地提出拜师学艺,倒是遂了心愿。这一来,他竟是养成了习惯。在家里每当背谱疲累、看书困倦时,即铺纸研墨,悉心揣摩,尺幅丹青真成了他养心怡情的空间。他的同门师兄朱军是央视主持人,相聚时经常互不相让,一个说又涂得几多佳作,一个称近来画艺猛进,哈哈过后,其乐融融。

  日积月累,廖昌永的画也不少,但他除了拍在手机里,与友同赏寻趣,却一直坚持“不赠、不展、不卖”原则,甚至还不让别人拍摄作画照片。问起为何?他自有道理:“画界名家高手多了去,俺是彻底业余。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足矣。”不过,爱绘画给他的声乐探索,却是益处颇多:“国画追求形意相通,唱歌不也如此?现在我一唱,脑子里就有画面感,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画意之中,感悟人歌合一的境界。”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