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报社领导安排了一个采访选题“三八妇女节静悄悄”。我当时亦有同感,不明白怎么连靠节发财的商家都消停了。等进了商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将“妇女节”改名了——女人节;再打开网站,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女人节促销”,竟觅不到妇女二字。
其实早在2007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妇女节”改成“女人节”,给出的理由是,“妇女”的称呼太土,在现代人们眼中“多有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之意。现代女性不喜欢,甚至排斥被称为‘妇女’”。
汉字向来很奇妙。女人、女子、女性与妇女貌似没啥差别,但听委员这么一分析,差别还不小呢,而且这差别深得众商家的首肯,否则吝啬的商家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在自己的地盘上替委员了了心愿。
我虽然不认同“女人节”的叫法,而且认为“女人”二字有这么一点对女性的不恭,商品味过浓,严肃性不足;但我又不得不承认,万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明摆着,商家齐刷刷地放弃了“妇女”。
女人一结婚确实放弃了很多追求。减肥健身不再坚持,服装妆容不再讲究,情趣爱好也不再专注,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放弃了……慢慢地就成了委员嘴里所谓的“妇女”。待子女长大成人后,这种放弃就转化成强烈的失落,从妇女又成了怨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女人的寿命更是长于男人,古代妇女40岁就有孙子了,身体差的50岁就一命呜呼了。当今妇女40岁还待字闺中呢,50岁刚好徐娘半老。所以,女性需要更新年龄观念,重新规划人生,继续保持“野心”,永远不放弃学习,让“妇女”成为一个阶段,而非一辈子。
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如同“妇女节”绝不应该成为购物节一样;被抛弃的“妇女”也终有一天会被商家重新惦记——当然这源于她的知识、修养和品位——而这样的妇女只会被商家惦记却永远不会被商家控制。
崔红(晨报首席记者)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