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主要官员与中央签订责任状,说“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3月17日《瞭望东方周刊》)
到了“提头来见”地步,首先赞一下治理决心。虽然这个用词带了太多的江湖气。
然而,重视是一回事,能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又是一回事。如果一旦“完成不了目标”,最大的受害者依然是最广大百姓,百姓希望的是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某某领导的“脑袋”。“脑袋”交给了上级,又能拿什么见百姓?
多年以来,一些地方官员“唯上而不唯实”,过度注重上级评价而不关心关注百姓的评价,这是导致现在雾霾天气日益严重、不得不痛定思痛整改反思的主要原因。治理长期以来累积起来的“雾霾”问题,绝非“提头来见”那么简单,“提头来见”仍然过多地带有主观色彩和唯上的政绩思维,不利于在今后真正触动一些地方官员为民理政上的观念偏差。另外,中央和省级高度重视,会不会层层递减?如果这一治霾压力不能不折不扣传导到基层,“提头来见”很可能变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
我觉得,真正将民生放在首位,真正将百姓感受和公众健康放在首位,真正为社会长远和子孙后代负责,而不是为自己的“官帽”负责,才有可能真正而彻底地转变不当的发展模式,彻底摆脱“雾霾”困扰。
(河北 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