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改革鼓与呼,媒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感慨:“不愿和媒体打交道。”个中原因很多,对一些新政新事,有人总爱抱着挑剔甚至挑刺心态来放大炒作,恐怕也是缘由之一。
对问题保持警惕,对苗头给予关注,对权力进行监督,是媒体的职责所在。领导干部也应正确对待正常的舆论监督。事实上,对一些实践探索中的不足,媒体有一说一,不上纲上线,提出建设性意见,许多当事人也乐于接受。但如果只是用放大镜看瑕疵,以望远镜看成就,则往往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失之公允。
改革的本质是创新,需要宽松的政治环境,也需要宽松的舆论环境。今天深水区的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尤其需要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如果期望任何改革都一蹴而就、任何创新都没有半点差池、任何举措都可以皆大欢喜,既不现实,也容易将改革者置于舆论漩涡,动辄得咎,导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不如不干”“创新不如守成保险”的心态。
全面深化改革要冲破障碍、突破藩篱,这样的勇气,离不开社会舆论的鼓励支持。对待改革、看待探索,少一些偏激情绪,多一些辩证思维,既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又警惕挑刺心态,才能激发舆论正能量,推动改革破浪前行。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