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马航失联事件中的中国媒体

2014年03月17日15:14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马航失联事件中的中国媒体

  何小手

  何小手

  马航失联事件过去多日,各路信息层出不穷,其中不少说法一再受到官方否认,哪些信息是有效信息,哪些信息利于推动事件真相,需要敏锐且专业的观察。近一段时间,部分国外媒体挖掘出不少此事件中的关键信息,而国内媒体则相对表现欠佳,国内民众真正要了解事件进展,多数时候只能“据外媒报道”。

  一则微博这样评论外国媒体的表现:“它们的报道真正对马来西亚形成了压力,体现了媒体的力量所在。这就是软实力。”至于国内媒体,“除了搬运外媒,就只会一遍遍喊着‘马航我们等你回家’‘我们为你祈祷’作苍白廉价的煽情。”

  不难理解此次中国媒体的表现受到关注的原因,按理中国媒体在报道过程应有一定的优势。而迄今为止,中国媒体在推动事件进展方面作用有限,倒是廉价的煽情让民众印象深刻。

  煽情无助于问题解决,上一篇专栏文章提到媒体的角色问题,期望同行把视角放在事件应对及还原方面,可能国内媒体低估了事件,倾向于相信这是一次偶发事件,以致错失了报道时机。当然,正如不少网友反映的那样,中国媒体报道国际新闻表现向来欠佳,甚至对国际新闻也不甚感冒,“我们只是信息的搬运工”尽管略显苛责,但却是当下的现实。

  国内媒体在此事件报道中很少有独家消息,尽管此次事件与中国关系紧密,但客观地说,具体到对事件的报道,涉及的是诸多技术环节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而中国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向来偏向于国际上的中国议题,这一定位可能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是讨巧且经济的。

  很多中国的权威媒体向来以“传递中国声音”为己任,尽管在国际新闻中并不缺席,甚至也有过让人惊艳的表现,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作为第一家雇佣当地人做通讯员的中国媒体,新华社在伊拉克通讯员的帮助下,领先各国媒体10秒发出战争爆发的消息,新华社一度声名鹊起。但这样的表现很罕见,对于一些精细化的国际新闻报道,中国媒体往往显得有些漫不经心,近年来媒体界倡导新闻专业主义,这是一种新的现象,也是一种迟到的回归。

  过于苛责媒体无济于事,此次网友对中国媒体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媒体如何做得更好?有学者分析认为国外媒体的上佳表现主要基于数据意识和科学精神,归根结底,中国媒体的欠佳表现不是意愿而是技术问题,就此而言,先进的传媒既是一国软实力同时还是硬实力的体现。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