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谣言的迅速传播中,如果群众不能及时看到警察的出现,只会抱着“宁信其有”的心理做出反应。此时,警察的武装巡逻是最好的镇定剂,从而使多数人在安全的环境下做出理性的判断。
据新华社报道,公安部日前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加强社会面防控,实行武装巡逻、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结合近期在广州、成都等地发生的几起事件,这项部署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会极大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从而让一些危及社会治安的谣言失去市场。
3月14日和3月15日,在广州和成都接连发生了两起恐慌性逃散事件。在广州沙河,起因只是被保安抓获的小偷大喊了一声“有人砍人”;在成都春熙路附近,很多市民也是误信“有人砍人”的虚假信息四处逃散,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几名年轻人已经被当地警方依法处理。这种群体性逃散事件,看似有惊无险,实则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秩序。如果当事人能多一些理性,或许就能做出更清醒的判断,但躲避未知风险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当周边多数人惊慌失措时,一般人也很难冷静下来。所以,要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在车站、码头、机场、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做好防范工作。
在关系社会治安的重点地段,实行武装巡逻的常态化,必然会对有犯罪企图的人形成有效的震慑。另外,一旦再发生类似事件,也有利于群众及时报警或求助,将事态遏制在萌芽中。虽然谣言往往是以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方式传播,但是除了在源头恶意编造虚假信息的人,在信息下游的绝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传谣,甚至还以为自己是在善意地提醒他人。在谣言的迅速传播中,如果群众不能及时看到警察的出现,只会抱着“宁信其有”的心理做出反应。此时,警察的武装巡逻是最好的镇定剂,从而使多数人在安全的环境下做出理性的判断。
其实,每天的生活中都有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为什么一个小偷或者几个年轻人的一句谣言就接连引发了群体性逃散事件?实际上,有关“砍人”的谣言和以前引发“抢盐”的谣言在传播方式上大同小异,都与当事人在特定时间段的焦虑和恐惧有关,也唯有及时、权威的信息能够缓解这种心理。“街上砍人”的网帖出现半个小时内,成都公安部门在官微迅速辟谣,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当事人或许很难保持绝对的冷静,但现场之外的人应该少一点围观心态,尽量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避免听风是雨的信息传播,自觉地抵制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