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找回自行车文化的荣光

万应慧

2014年03月14日03: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如果时钟倒拨四五十年,彼时的自行车应该能够算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物件。当年曾有一位外国记者报道说,在中国拥有一辆名牌自行车,犹如在主要以汽车代步的国家拥有一辆凯迪拉克或奔驰车。后来,我们很快成为了“自行车王国”。再后来,人们把拥有汽车作为追求的目标……

  然而今天,自行车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绿色出行成为社会所倡、政府所导。比如,今年北京将在三里河建自行车出行示范区,以“提高自行车吸引力,引导绿色出行”。西安将在城区范围内全面投建1300个服务点,3万辆公共自行车。深圳拟在梅林探索慢行交通,建设更加连续、舒适、安全的自行车专用道。环保出行、绿色出行,让“自行车文化”光荣回归了,骑自行车安排自己的生活,开始成为一种新风气。不过,让自行车走向“高大上”,从“潮流”到时代主流,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给自行车道一个“主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城市都有自行车专用道的,而且很多专用道还是绿树成荫。这些年大城市的道路交通设计理念,多是以方便汽车行驶为主,“汽车本位”的思想漠视了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地位,骑车人的路权受到漠视是普遍现象。自行车道经常被占,让骑车人无路可行。现在,我们的交通规划应该有所校正,从以汽车为核心到以人为核心,以市民出行实际需求为核心,这才是百年发展的交通大计。一点一点去修改、去完善,并保证自行车道的宽度、畅通性和连续性,给自行车更多空间,让骑车人有道可行,有道好行。

  给自行车一个“社会VIP”待遇。为自行车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是让自行车回归社会主流的重要条件。或许,现在的自行车不“值钱”,但骑行生活的行为本身应该“值钱”,倡导这种生活方式,为自行车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更是题中之义。自行车也是“私家车”,应该得到起码尊重。车库应该多建、建好,停车点应该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在设备、资金上多投入,加强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数量和网点密度,真正达到安全、方便、快捷的程度。

  给骑车人一个“高大上”的荣誉。看得见的风景,看不见的文化。“自行车文化”的重建需要政府带头,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需要先锋人物的示范。倘若将自行车与非常积极的价值挂钩,比如自由和健康,乃至使之成为个人活力的一种象征,成为一种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和态度,那么这样的价值理念就会在社会实践中成为风尚。

  由此,我们期待“自行车王国”的荣誉重归。当城市的空气更清新,道路更宽敞,“骑乐无穷”的生活将更有趣味。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4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