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也是国有企业的立足之本。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比较薄弱。
汽车、手机、药品,这些地上跑的、手里用的、嘴里吃的,有多少靠的是国企自身的技术?尽管,我们一些产品占到世界产量相当的份额,有些还居于首位,但知识产权并不在自己手中,仍需缴付专利费、高价进口关键零部件。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丧失市场主动权、话语权。
应当看到,国有企业在一些高精尖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国企技术创新突破难,关键要改革考核机制。技术创新需长期投入,风险大,周期长,有的长达一二十年,而国企负责人有任期,且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这种情况下,有多少国企负责人愿意致力技术创新?
国企用人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理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如果能灵活运用员工持股、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机制,将有助于调动国企科技人员积极性,避免人才流失。
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对科研企业的扶持。目前,许多科研院所改制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研活力。一些基础类的科研项目,难以在短期产生经济效益,如果缺乏国家层面支持,别说技术创新,生存都会很困难。
完善考核方式、理顺内部机制、充分挖掘潜力、促进科研回归,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才能走在国内甚至世界前列。
(作者为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本报记者李浩燃、余荣华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