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公开是一种民主训练

张 铁

2014年03月11日04: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公开是一种民主训练(人民论坛·两会·感受时代脉动)

如果说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窗口,它起到的作用也不仅是表面的展示,更是政治运行的透明和公开。

六份报告提请人大审议,公诸报端,告诉公众做了什么、要做什么;从国家总理到各部门领导现身发布会,回答记者全方位提问;亿万人民通过媒体、网络参与互动,难点热点牵动人心……正如网友在微博上的感慨,“今年两会,政治变得离我们这么近”。而代表委员也感受到了这股潮流:“议案和建议纸”封面上设置了关于公开的选项,不少代表都在“全文公开”前划下小钩。

长短镜头的关注,微博微信的直播,让两会日益成为一个“没有墙的会场”。正是这种开放气质,让代表委员、政府官员适应了亿万人民的目光,“走出办公室”后更显从容。新闻发布会上,即便记者提问越来越尖锐,发言人也总能从容应对;曾经被哂笑的各种“雷提案”“囧议案”越来越少,有质量、接地气的发言常让人耳目一新……主动适应也好,倒逼前行也好,只有能力和水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拥抱这个开放时代。

变化不仅在会场内。从参与网络讨论到关注“三公”经费,公众也成长为更加成熟的政治主体。放在10年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要在网上向代表委员甚至总理提个问;放在5年前,恐怕也少有人细细研究预决算报告,看看政府究竟怎么花的钱。以两会为代表的政治公开大潮,提升着公众对民主的理解,也激发出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水平。

应该说,社会的民主素养与政治的公开程度,已经进入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公开越充分、越及时,越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不断实践中提升民主素养;另一方面,公众的民主意识、民主实践,也对公开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促使这一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典型方式更科学、更完善。从这个角度看,每年的两会,既是公开的窗口,也是参与的平台,更可谓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训练的课堂。

的确,民主是需要训练的。1917年,孙中山就曾深感国人不知如何开会,出版了《民权初步》一书,全面具体地介绍开会的程序和规则。民主理念需要培育、民主能力需要训练,而公开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恰如托克维尔所说,如果一个人能参与讨论决定修一条通向他家的路,无需解释他就能发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实际上,民主不仅是政治形式,更是一种相互关联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认为,现代民族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公民不可能都互相认识,但“相互联结的意象”却存于每个成员心中。对于生活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的人们来说,公开,以及公开之后的参与,正是重要的“联结意向”,能筑牢国家认同的屋顶,培厚政治信任的土层,达到卢梭所说的境界:一个透明的社会,人的心可以沟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公开的要求更引人注目:建立权力清单制度,部门预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更广更深的公开,必将带来公民的参与、互动和共建,真正成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1日 04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